基于代理层效用函数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简要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股权融资偏好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股权融资偏好 | 第19页 |
2.2 融资理论 | 第19-21页 |
2.3 股权分置改革 | 第21-23页 |
2.3.1 股权分置概念及其带来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2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 | 第22页 |
2.3.3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及意义 | 第22-23页 |
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3-24页 |
2.4.2 代理成本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股改前后代理层效用函数模型构建 | 第25-31页 |
3.1 股改前代理层效用函数 | 第25-27页 |
3.2 股改后代理层效用函数 | 第27-29页 |
3.3 所得结论及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实证分析 | 第31-35页 |
4.1 样本数据的选择标准 | 第31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4.3 Probit模型的构建 | 第32-33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5-3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5-38页 |
5.2.1 加强对公司上市的监管 | 第35-36页 |
5.2.2 构建有效的资本市场 | 第36-37页 |
5.2.3 建立完善、透明的经理人市场机制 | 第37页 |
5.2.4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