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由来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1 资料汇编 | 第9-10页 |
1.2.2.2 陕甘宁边区通史性的著作 | 第10页 |
1.2.2.3 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的相关著作 | 第10-11页 |
1.2.2.4 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 | 第11页 |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的缘起 | 第14-29页 |
2.1 边区的自然经济状况 | 第14页 |
2.2 边区传统合作社 | 第14-26页 |
2.2.1 消费合作社 | 第16-17页 |
2.2.2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第17-20页 |
2.2.3 运输合作社 | 第20-23页 |
2.2.4 信用合作社 | 第23-26页 |
2.3 南区合作社的经验与推广 | 第26-29页 |
2.3.1 南区合作社所处环境 | 第26页 |
2.3.2 南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2.3.3 南区合作社经验的推广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类型 | 第29-40页 |
3.1 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3.2 主要类型 | 第31-34页 |
3.2.1 以生产与消费为主的模范综合性合作社 | 第32页 |
3.2.2 以组织妇纺为主的模范综合性合作社 | 第32-33页 |
3.2.3 以组织运输为主的模范综合性合作社 | 第33-34页 |
3.3 业务活动 | 第34-37页 |
3.4 分红方式 | 第37-38页 |
3.5 社会服务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建设特点 | 第40-49页 |
4.1 公私兼顾的发展方针 | 第40-42页 |
4.2 自愿入股的民办性质 | 第42-44页 |
4.3 实事求是的调查态度 | 第44-46页 |
4.4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46-47页 |
4.5 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 第49-55页 |
5.1 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 | 第49-50页 |
5.2 培养了大量合作社领导和管理人才 | 第50-51页 |
5.3 促进了边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 第51-52页 |
5.4 为建国后合作社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 第52-54页 |
5.5 合作社经济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