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础设施PPP项目残值风险的动态调控、优化及仿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5页
        1.2.1 PPP模式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1.2.2 PPP项目残值风险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2.3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1.2.4 借鉴一般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研究思路第23-24页
        1.2.5 现有研究的评述第24-25页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25-26页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26-29页
        1.4.1 研究目标第26页
        1.4.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3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4 论文框架结构第28-29页
    1.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基于系统思维的PPP项目残值风险识别第30-58页
    2.1 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第30-39页
        2.1.1 基础设施PPP项目概述第30-37页
            2.1.1.1 多元视角下基础设施项目的分类第30-33页
            2.1.1.2 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征第33-35页
            2.1.1.3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的特征第35-37页
        2.1.2 系统论概述第37页
        2.1.3 风险识别方法第37-38页
        2.1.4 统计调查方法第38-39页
    2.2 PPP项目的系统分析第39-46页
        2.2.1 PPP项目系统的识别和分解第39-40页
        2.2.2 过程子系统的描述第40-42页
        2.2.3 组织子系统的描述第42-44页
        2.2.4 目标子系统的描述第44页
        2.2.5 资金子系统的描述第44-45页
        2.2.6 其它子系统的描述第45-46页
    2.3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系统视角—残值风险(RVR)第46-49页
        2.3.1 PPP项目残值的概念界定第46-48页
        2.3.2 PPP项目残值风险的内涵第48-49页
        2.3.3 PPP项目残值风险的效用分析第49页
    2.4 RVR前兆风险的识别第49-53页
    2.5 RVR关键前兆风险的调查研究第53-57页
        2.5.1 问卷背景第53-55页
        2.5.2 数据预处理和可靠性分析第55页
        2.5.3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描述第55-57页
    2.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基于SEM的PPP项目风险传导网络构建第58-79页
    3.1 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第58-64页
        3.1.1 风险传导理论第58-59页
        3.1.2 风险的度量第59-61页
        3.1.3 因果分析方法第61-63页
        3.1.4 结构方程模型(SEM)第63-64页
    3.2 PPP项目风险传导网络的因果假设第64-69页
        3.2.1 PPP项目风险传导的效应第64-66页
        3.2.2 风险传导网络的假设一第66-68页
        3.2.3 风险传导网络的假设二第68-69页
    3.3 基于SEM的PPP项目风险传导网络的因果检验第69-75页
        3.3.1 模型设定第69-71页
        3.3.2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71-72页
        3.3.3 模型估计第72-74页
        3.3.4 模型评价第74-75页
    3.4 SEM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讨论第75-78页
        3.4.1 风险流评估模型(RFEM)第75-77页
        3.4.2 风险流之间的转化度(γ)第77-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基于脆弱性的PPP项目风险传导动态过程建模第79-107页
    4.1 系统脆弱性理论第79-83页
        4.1.1 脆弱性的概念和特征第79-81页
        4.1.2 脆弱性与风险第81-82页
        4.1.3 脆弱性的构成要素第82-83页
    4.2 PPP项目“风险-脆弱性”(R-V)过程的动态分析第83-89页
        4.2.1 R-V动态过程的微观机理第83-85页
        4.2.2 R-V动态过程的宏观机制第85-89页
    4.3 PPP项目脆弱性的识别第89-92页
        4.3.1 基于文献研究的脆弱源提取第89-90页
        4.3.2 基于WBS-VBS的脆弱性结构分析第90-92页
    4.4 PPP项目脆弱性的调查研究第92-96页
        4.4.1 结构化访谈设计第92页
        4.4.2 脆弱源的调查结果第92-94页
        4.4.3 脆弱性维度的调查结果第94-96页
    4.5 PPP项目脆弱性的动态评价——基于香港西区海底隧道案例第96-106页
        4.5.1 脆弱性的动态评价模型(DVEM)构建第96-98页
        4.5.2 案例分析(数据获取)第98-103页
            4.5.2.1 案例简介第98-99页
            4.5.2.2 基于西隧案例估计系统脆弱性的回归系数第99-100页
            4.5.2.3 基于西隧案例评估脆弱源的初始值第100-102页
            4.5.2.4 基于西隧案例评估脆弱源的动态值第102-103页
        4.5.3 评价结果第103-106页
    4.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基于SD的PPP项目残值风险动态调控的构模与仿真第107-133页
    5.1 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第107-113页
        5.1.1 反馈控制理论第107-109页
        5.1.2 系统建模方法第109-111页
        5.1.3 系统动力学(SD)第111-113页
    5.2 RVR动态调控模型(DRCM)的系统结构分析第113-116页
        5.2.1 模型的总体构想(DRCM语言模型)第113-114页
        5.2.2 模型的因果反馈机制(DRCM网络模型)第114-116页
    5.3 DRCM量化模型的解析法求解第116-119页
        5.3.1 传递函数第116-117页
        5.3.2 耦合函数第117-118页
        5.3.3 扩散函数第118-119页
    5.4 基于SD的DRCM动态模型构建第119-122页
        5.4.1 反馈控制器模块第119-121页
        5.4.2 风险传导网络模块第121页
        5.4.3 模型涉及的变量和方程第121-122页
    5.5 实例仿真第122-132页
        5.5.1 数据采集第123-127页
        5.5.2 模型初始化第127-128页
        5.5.3 结果与讨论第128-132页
    5.6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六章 基于最优控制的PPP项目残值风险的优化与仿真第133-155页
    6.1 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第133-136页
        6.1.1 最优控制理论第133-135页
        6.1.2 敏感性分析第135页
        6.1.3 分层递阶控制理论第135-136页
    6.2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RVR事前优化第136-144页
        6.2.1 RVR事前优化的机理第136-138页
        6.2.2 敏感性分析的相关设定第138-139页
        6.2.3 实例仿真第139-144页
    6.3 基于分层递阶控制系统的RVR事后优化第144-154页
        6.3.1 风险控制措施的属性第144-145页
        6.3.2 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协调器设计第145-147页
        6.3.3 RVR分层递阶控制系统的构建第147-149页
        6.3.4 实例仿真第149-154页
            6.3.4.1 风险控制措施数据库第149页
            6.3.4.2 约束集第149-150页
            6.3.4.3 目标函数第150页
            6.3.4.4 结果与讨论第150-154页
    6.4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59页
    7.1 主要结论第155-157页
    7.2 创新点第157-158页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0页
附录第170-192页
    附录A:针对PPP项目残值风险的调查(国内和国际)第171-177页
    附录B:AMOS输出的相关数据第177-179页
    附录C:脆弱源的描述及其文献依据第179-181页
    附录D:针对PPP项目脆弱性的调查第181-187页
    附录E:香港西区海底隧道DRCM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数学描述清单第187-191页
    附录F:香港西区海底隧道风险控制措施效果与代价专家评分的统计描述第191-192页
作者简介第192-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府煤矿区窟野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数字下变频技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