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神府煤矿区窟野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问题提出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23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5-18页
        2.1.1 地理位置第15-16页
        2.1.2 气象水文第16页
        2.1.3 地质条件第16-18页
        2.1.4 泥沙及冰情第18页
    2.2 社会经济状况第18-19页
        2.2.1 人口及分布第18-19页
        2.2.2 经济社会发展第19页
    2.3 原煤产量第19-20页
    2.4 主要污染源概述第20-23页
        2.4.1 主要污染源分布第22页
        2.4.2 主要污染源排污方式第22-23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3.1 材料第23页
        3.1.1 样品采集第23页
        3.1.2 样品处理第23页
    3.2 样品测定第23-29页
        3.2.1 沉积物粒度组分测定第23-25页
        3.2.2 重金属含量测定第25-29页
4 窟野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第29-41页
    4.1 重金属总量及沿程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第29-35页
        4.1.1 重金属总量特征第29-30页
        4.1.2 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第30-35页
        4.1.3 矿区河段及非矿区河重金属特征第35页
    4.2 重金属含量自相关性及其与粒径组分相关性研究第35-41页
        4.2.1 重金属元素间含量自相关性研究第35-36页
        4.2.2 重金属元素与粒径组分相关性研究第36-41页
5 窟野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1-51页
    5.1 评价方法选择第41-43页
    5.2 污染评价结果分析第43-48页
    5.3 三种评价方法差异性分析第48-51页
6 窟野河表层沉积物污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第51-55页
    6.1 主成分分析方法第51-53页
    6.2 窟野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分析第53-5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7.1 结论第55-56页
    7.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作者简历第61-6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igBee协议应用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础设施PPP项目残值风险的动态调控、优化及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