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城市湿地概述 | 第16-24页 |
2.1 湿地与城市湿地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湿地的概念与分布 | 第16页 |
2.1.2 城市湿地的概念与分类 | 第16-17页 |
2.2 城市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 第17-19页 |
2.2.1 调节城市小气候 | 第17页 |
2.2.2 蓄水防洪 | 第17-18页 |
2.2.3 净化城市环境 | 第18页 |
2.2.4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 第18页 |
2.2.5 提供能源和运输 | 第18-19页 |
2.2.6 教育科研与观光旅游 | 第19页 |
2.2.7 湿地的消极影响 | 第19页 |
2.3 我国城市湿地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19-20页 |
2.3.1 城市湿地面积锐减 | 第19-20页 |
2.3.2 城市湿地污染加剧 | 第20页 |
2.3.3 城市湿地功能退化 | 第20页 |
2.4 我国城市湿地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我国城市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3.1 缺少城市湿地保护专项立法 | 第24-25页 |
3.2 湿地权属不清 | 第25-26页 |
3.3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 第26-27页 |
3.4 执法监管不力 | 第27-28页 |
3.5 城市周边湿地违法开发现象严重 | 第28-29页 |
3.6 公众保护意识淡薄 | 第2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4 国外城市湿地法律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 第31-40页 |
4.1 美国城市湿地法律保护 | 第31-34页 |
4.1.1 美国湿地保护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31-32页 |
4.1.2 美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4.1.3 美国湿地保护法的优点和不足 | 第33-34页 |
4.2 日本城市湿地法律保护 | 第34-35页 |
4.2.1 日本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 第34-35页 |
4.2.2 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35页 |
4.3 澳大利亚城市湿地法律保护 | 第35-37页 |
4.3.1 澳大利亚联邦湿地保护立法 | 第35-36页 |
4.3.2 澳大利亚地方湿地保护立法 | 第36-37页 |
4.3.3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的湿地管理 | 第37页 |
4.3.4 澳大利亚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 | 第37页 |
4.4 国外城市湿地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4.4.1 完善城市湿地保护立法 | 第38页 |
4.4.2 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并重 | 第38-39页 |
4.4.3 公众参与和监督 | 第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完善我国城市湿地法律保护的建议 | 第40-49页 |
5.1 加快制定城市湿地保护条例 | 第40-41页 |
5.2 明确湿地权属 | 第41-42页 |
5.3 完善城市湿地保护法律制度 | 第42-44页 |
5.3.1 城市湿地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 | 第42-43页 |
5.3.2 城市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3页 |
5.3.3 城市湿地保护的监测预警制度 | 第43页 |
5.3.4 城市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43-44页 |
5.4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 第44-45页 |
5.5 强化对城市湿地开发利用的管理 | 第45-46页 |
5.5.1 正确处理城市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45页 |
5.5.2 明确违法开发人员的责任承担 | 第45-46页 |
5.6 完善我国城市湿地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 第46-4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