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及特点 | 第9-12页 |
1.2.1 纤维素 | 第9-10页 |
1.2.2 半纤维素 | 第10-11页 |
1.2.3 木质素 | 第11-12页 |
1.3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及特点 | 第12-20页 |
1.3.1 物理法 | 第12-13页 |
1.3.2 化学法 | 第13-15页 |
1.3.3 物理化学法 | 第15-17页 |
1.3.4 生物法 | 第17页 |
1.3.5 组合预处理方法 | 第17-20页 |
1.4 木质纤维素酶解和发酵 | 第20-25页 |
1.4.1 高固体负荷酶解 | 第20-23页 |
1.4.2 同步糖化发酵 | 第23-25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木质纤维素原料 | 第26页 |
2.2 研究中常用仪器 | 第26页 |
2.3 研究中用到的主要溶液 | 第26-27页 |
2.4 预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2.4.1 单独预处理方法 | 第27页 |
2.4.2 结合预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5.1 未处理及处理后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 | 第28-31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31页 |
2.5.3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1页 |
2.5.4 结晶度测定 | 第31页 |
2.6 研究中所使用的酶及酶活测定方法 | 第31-33页 |
2.6.1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 第31-33页 |
2.7 酶解实验 | 第33-34页 |
2.7.1 低纤维素负荷单批次酶解 | 第33-34页 |
2.7.2 高纤维素负荷分批补料酶解 | 第34页 |
2.8 同步糖化发酵(SSF)实验 | 第34-36页 |
2.8.1 实验菌种 | 第34页 |
2.8.2 主要培养基 | 第34页 |
2.8.3 菌种活化 | 第34-35页 |
2.8.4 种子培养 | 第35页 |
2.8.5 同步糖化发酵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3.1 不同温度条件对NaOH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1 对成分变化的影响 | 第36页 |
3.1.2 对表观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对化学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3.1.4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 蒸汽爆破与碱法预处理的集成顺序对不同特性底物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1 对成分变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对表观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3 对化学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对结晶度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5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3.3 不同特性底物高固体含量分批补料酶解过程优化 | 第45-49页 |
3.3.1 初始葡聚糖负荷确定 | 第45-47页 |
3.3.2 酶负荷确定 | 第47-48页 |
3.3.3 初次补料时间间隔确定 | 第48-49页 |
3.4 不同特性底物高固体含量分批补料酶解的差异 | 第49-51页 |
3.5 同步糖化发酵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5.1 展望 | 第53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 | 第64-65页 |
8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