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安全评价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边境安全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 | 第11-12页 |
1.2.3 边境土地安全研究 | 第12页 |
1.2.4 小结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国土安全 | 第16页 |
2.1.2 土地安全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安全理论 | 第17页 |
2.2.2 边疆安全理论 | 第17页 |
2.2.3 地缘政治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3 土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19-30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9-25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9-20页 |
3.1.2 指标体系建立 | 第20-21页 |
3.1.3 指标解释 | 第21-25页 |
3.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权重确定 | 第25-27页 |
3.2.1 熵权法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3.2.2 改进熵权法的计算步骤 | 第26页 |
3.2.3 对传统熵值法的改进 | 第26-27页 |
3.3 基于物元模型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27-30页 |
3.3.1 物元模型相关概念 | 第27页 |
3.3.2 构建物元模型 | 第27-30页 |
4 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 | 第30-34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0-31页 |
4.1.1 区位概况 | 第30页 |
4.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1页 |
4.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页 |
4.2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 第31-34页 |
4.2.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1-32页 |
4.2.2 土地利用特点 | 第32-34页 |
5 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安全评价 | 第34-48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4页 |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6页 |
5.3 土地安全时空变化评价 | 第36-43页 |
5.3.1 确定安全等级 | 第36-37页 |
5.3.2 确定评价标准值 | 第37-38页 |
5.3.3 确定经典域、节域 | 第38-39页 |
5.3.4 确定待判物元 | 第39页 |
5.3.5 计算关联函数 | 第39-43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5.4.1 评价总体分析 | 第43页 |
5.4.2 评价分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5.4.3 区域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5.5 提高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安全水平对策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48-49页 |
6.3 讨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表 | 第52-6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