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影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素的研究--基于江西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8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7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7-8页
        1.2.1 理论意义第7-8页
        1.2.2 实践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8-9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9-14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4.1 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第14页
        1.4.2 高职院校教师第14页
        1.4.3 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第14-15页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5.1 终身教育理论第15页
        1.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16页
    1.6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16-17页
        1.6.1 研究方法第16页
        1.6.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7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的现状分析第18-33页
    2.1 调查的过程第18-23页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8页
        2.1.2 调查的设计第18-22页
        2.1.3 调查的实施第22-23页
    2.2 调查结果的现状分析第23-33页
        2.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3-25页
        2.2.2 现状的描述性分析第25-33页
3 影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分析第33-46页
    3.1 差异性分析第33-39页
        3.1.1 各维度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3.1.2 各维度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第34-35页
        3.1.3 各维度在受教育类型上的差异分析第35-37页
        3.1.4 各维度在任教学科上的差异分析第37-39页
    3.2 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3.3 线性回归分析第40-43页
        3.3.1 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在各基本变量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0页
        3.3.2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各基本变量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0-41页
        3.3.3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在各基本变量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1-42页
        3.3.4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在各基本变量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2-43页
        3.3.5 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在各基本变量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3页
    3.4 研究假设的验证与分析第43-46页
4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第46-50页
    4.1 研究的反思第46-49页
    4.2 研究的展望第49-50页
5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一第55-57页
附录二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寻唤与认同:中国当代英模题材传记类电视剧研究
下一篇:怀旧与消费:刘惠宁情感题材电视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