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粉体流动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粉体流动性的表征方法 | 第13-18页 |
1.3.2 粉体流动性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尼龙粉末及其复合粉末流动性的实验研究 | 第20-37页 |
2.1 尼龙粉末粒径分布及微观形貌测量 | 第20-21页 |
2.2 尼龙粉末流动性指数的测定 | 第21-24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2 实验原理与表征参数 | 第21-24页 |
2.3 尼龙粉末流动性因素实验研究 | 第24-32页 |
2.3.1 粉末样本容量对尼龙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粉末温度对尼龙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3 添加剂对尼龙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第27-32页 |
2.4 尼龙与碳纤维复合粉末流动性试验研究 | 第32-35页 |
2.4.1 不同碳纤维配比对复合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2.4.2 粉末温度对复合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第35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尼龙粉末流动性离散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校准 | 第37-55页 |
3.1 离散元简介 | 第37-38页 |
3.1.1 离散元基本理论 | 第37-38页 |
3.1.2 PFC简介 | 第38页 |
3.2 离散元法中表征散料接触特性的几种常用接触模型 | 第38-42页 |
3.2.1 Hertz弹性模型 | 第38-40页 |
3.2.2 JKR模型 | 第40-41页 |
3.2.3 滚动阻尼模型 | 第41-42页 |
3.3 颗粒间的范德华力 | 第42-43页 |
3.4 尼龙粉末接触模型的选取与参数校准 | 第43-51页 |
3.4.1 尼龙粉末接触模型的选取 | 第43-44页 |
3.4.2 接触模型微观参数的确定 | 第44-51页 |
3.5 复合尼龙粉末接触模型的选取与参数校准 | 第51-54页 |
3.5.1 复合尼龙粉末颗粒间接触模型的选取 | 第51页 |
3.5.2 复合尼龙粉末颗粒间接触参数校准 | 第51-54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尼龙粉末及其复合粉末流动性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 第55-64页 |
4.1 休止角实验的离散元模拟 | 第55-58页 |
4.1.1 粒径对休止角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2 粒径分布对休止角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 直剪试验的离散元模拟 | 第58-60页 |
4.2.1 直剪试验程序说明 | 第58-59页 |
4.2.2 粒径对直剪试验各参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温度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规律 | 第60-63页 |
4.3.1 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4.3.2 热量的微观材料特性 | 第61页 |
4.3.3 温度对休止角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加热滚筒内粉体流动性的实验研究 | 第64-75页 |
5.1 滚筒实验台的设计背景 | 第64页 |
5.2 滚筒实验台的建立与流动性表征 | 第64-67页 |
5.2.1 滚筒实验台的建立 | 第64-66页 |
5.2.2 滚筒实验台的粉体流动性表征 | 第66-67页 |
5.3 滚筒中尼龙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4页 |
5.3.1 尼龙粉体填充率的影响 | 第67-70页 |
5.3.2 滚筒内温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3 滚筒转速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