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HY电力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页
    1.4 思路与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财务风险防范相关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财务风险理论第20-21页
        2.1.1 财务风险成因第20页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第20-21页
    2.2 财务危机理论第21-23页
        2.2.1 财务危机理论第21-22页
        2.2.2 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第22-23页
    2.3 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HY电力公司财务风险及其成因第25-48页
    3.1 HY电力公司的基本情况第25-34页
        3.1.1 HY电力公司的简介第25页
        3.1.2 发电企业风险的特征第25-26页
        3.1.3 HY电力公司2007-2014年主要财务指标分析第26-31页
        3.1.4 HY电力公司与同行业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对比分析第31-32页
        3.1.5 HY电力公司与其他行业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对比分析第32-34页
    3.2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4-36页
        3.2.1 电煤供应矛盾突出第34页
        3.2.2 盈利能力弱、资金短缺第34页
        3.2.3 负债过多、融资困难第34-35页
        3.2.4 资产管理水平低第35页
        3.2.5 投资项目风险大第35页
        3.2.6 内部控制不完善第35-36页
    3.3 HY电力公司现有财务风险第36-42页
        3.3.1 与内部环境相关的财务风险第37-40页
        3.3.2 与外部活动相关的财务风险第40-42页
    3.4 HY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第42-44页
        3.4.1 公司内部环境第42页
        3.4.2 公司外部环境第42-44页
    3.5 HY电力公司现有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3.5.1 HY电力公司现有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第44页
        3.5.2 现有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HY电力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第48-58页
    4.1 燃料成本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第48-51页
        4.1.1 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电煤管理体制第48页
        4.1.2 实现中长期燃料供应合同的签订第48-49页
        4.1.3 完善进厂煤质量验收制度第49-50页
        4.1.4 树立库存风险的意识第50-51页
    4.2 多种经营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1-52页
        4.2.1 加强煤炭资源的控制第51页
        4.2.2 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财务风险第51-52页
        4.2.3 科学的多项目投资第52页
        4.2.4 择时处置不良资产第52页
    4.3 投资活动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2-53页
        4.3.1 争取政府对发电企业的支持力度第52-53页
        4.3.2 做好投资估算以及预判投资收益第53页
    4.4 融资活动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3页
        4.4.1 用环保理念拓宽融资渠道第53页
        4.4.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第53页
    4.5 电力销售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3-55页
        4.5.1 年度计划争取策略第54页
        4.5.2 成本策略第54-55页
        4.5.3 动态调整策略第55页
        4.5.4 积极探索和拓展电力销售渠道第55页
    4.6 电价政策变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5-56页
        4.6.1 动态调整各类发电形式第55-56页
        4.6.2 新政策与风险管理策略第56页
    4.7 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第56-57页
        4.7.1 强化风险意识第56页
        4.7.2 建立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56-57页
        4.7.3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第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58-59页
    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对汉语初学者的拼音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下一篇:泰国三套初级汉语教材国别化程度与满意度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