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1.1 包涵体的性质 | 第8页 |
1.1.2 包涵体的形成机制 | 第8-9页 |
1.2 功能性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功能性包涵体的发现过程 | 第9-10页 |
1.2.2 功能性包涵体的形成机制 | 第10页 |
1.2.3 影响功能性包涵体形成的因素 | 第10-11页 |
1.2.4 功能性包涵体的应用与优势 | 第11页 |
1.3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突变体 | 第11-14页 |
1.3.1 祖母绿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 | 第11-12页 |
1.3.2 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 | 第12页 |
1.3.3 新型祖母绿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 | 第12-13页 |
1.3.4 循环祖母绿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 | 第13-14页 |
2 引言 | 第14-15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3.1 材料 | 第15-16页 |
3.1.1 菌株、质粒 | 第15页 |
3.1.2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5页 |
3.1.3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的配置 | 第15-16页 |
3.2 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3.3.1 表达载体构建 | 第16-17页 |
3.3.2 重组蛋白EmGFP、SeGFP、cpGFP、sfGFP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17-18页 |
3.3.3 四种GFP纯化蛋白的光谱扫描 | 第18页 |
3.3.4 四种GFP纯化蛋白的荧光强度检测与折叠稳定性检测 | 第18页 |
3.3.5 四种GFP包涵体的表达和纯化 | 第18-19页 |
3.3.6 四种GFP功能性包涵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19页 |
3.3.7 四种GFP功能性包涵体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 第19-20页 |
3.3.8 四种GFP功能性包涵体的FTIR构象分析 | 第20页 |
3.3.9 不同温度对四种GFP-ELK16重组细胞荧光强度影响的动态分析 | 第20页 |
3.3.10 四种GFP-ELK16功能性包涵体的表达分析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4.1 四种GFP重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21-22页 |
4.2 四种GFP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22-23页 |
4.3 四种绿色荧光蛋白的光谱扫描 | 第23-24页 |
4.4 四种GFP纯化蛋白荧光强度检测与折叠稳定性检测 | 第24-25页 |
4.5 四种GFP-ELK16重组蛋白功能性包涵体的表达及湿重检测 | 第25-27页 |
4.6 功能性包涵体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 第27-28页 |
4.7 FTIR分析功能性包涵体的二级结构 | 第28页 |
4.8 不同温度条件下GFP-ELK16重组细胞荧光强度的动态分析 | 第28-30页 |
4.9 功能性包涵体的活性分析 | 第30页 |
4.10 包涵体的形成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5 讨论 | 第31-33页 |
5.1 选择GFP作为报告蛋白研究功能性包涵体的形成 | 第31页 |
5.2 四种GFP突变体对不同变性剂耐受性的研究 | 第31页 |
5.3 GFP蛋白折叠稳定性与包涵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31页 |
5.4 GFP蛋白折叠稳定性与包涵体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 第31-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