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地经营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农地经营权入股实证分析 | 第16-23页 |
2.1 山东郑龙模式分析 | 第16-17页 |
2.2 成都汤营模式分析 | 第17-18页 |
2.3 农地经营权入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3页 |
2.3.1 农地经营权入股主体制度不完善 | 第18页 |
2.3.2 农地经营权入股经营体制不完善 | 第18-20页 |
2.3.3 保底分红制度的不合理性 | 第20页 |
2.3.4 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机制不完善 | 第20-23页 |
第3章 农地经营权入股的理论指导 | 第23-26页 |
3.1 债权入股说及其分析 | 第23-24页 |
3.2 物权入股说及其分析 | 第24-25页 |
3.3 其他观点 | 第25-26页 |
第4章 完善农地经营权入股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26-37页 |
4.1 完善农地经营权入股法律制度的原则 | 第26-27页 |
4.1.1 农民自愿的原则 | 第26页 |
4.1.2 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 | 第26-27页 |
4.1.3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7页 |
4.1.4 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益兼顾的原则 | 第27页 |
4.2 保底分红的市场化——借鉴美国的优先股制度 | 第27-29页 |
4.2.1 优先股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 第27-28页 |
4.2.2 优先股制度与保底分红的契合性 | 第28页 |
4.2.3 借鉴优先股制度的具体模式 | 第28-29页 |
4.3 修改滞后法律 | 第29-32页 |
4.3.1 农地经营权入宪 | 第29-30页 |
4.3.2 《公司法》的修改 | 第30-31页 |
4.3.3 《土地承包法》的修改 | 第31页 |
4.3.4 《担保法》的修改 | 第31-32页 |
4.3.5 《企业破产法》的修改 | 第32页 |
4.4 完善农地保险基金制度 | 第32-33页 |
4.5 构建国家保证基金制度 | 第33-35页 |
4.6 完善农地经营权入股的配套制度 | 第35-37页 |
4.6.1 明确政府职能 | 第35页 |
4.6.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