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农业旅游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农业旅游的市场需求 | 第11页 |
1.1.3 农业旅游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能值分析方法利于农业旅游系统分析 | 第12页 |
1.2.2 能值分析有利于提高农业旅游发展的科学合理性 | 第12页 |
1.2.3 能值分析有利于相关研究的借鉴参考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农业旅游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2 农业旅游市场导向研究 | 第13页 |
1.3.3 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农业旅游建设制度研究 | 第14页 |
1.3.5 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1.4 国内农业旅游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1 农业旅游概念及内涵 | 第15-16页 |
1.4.2 农业旅游开发及对策 | 第16页 |
1.4.3 农业旅游功能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4 农业旅游实证研究 | 第17页 |
1.4.5 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7页 |
1.5 能值分析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5.1 国外能值分析研究 | 第17-18页 |
1.5.2 国内能值分析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7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1 能值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旅游能值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3 农业旅游概念 | 第24页 |
2.1.4 农业旅游的类型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2.2.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旅游能值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能值分析在农业旅游中的应用 | 第27-31页 |
3.1 能值分析在农业旅游中的理论应用 | 第27-28页 |
3.1.1 能值分析在农业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7-28页 |
3.1.2 农业旅游能值分析量纲 | 第28页 |
3.1.3 农业旅游能值分析与旅游经济 | 第28页 |
3.1.4 农业旅游能值分析与旅游收入 | 第28页 |
3.2 农业旅游能值分析的程序 | 第28-29页 |
3.2.1 相关研究资料收集 | 第28页 |
3.2.2 绘制农业旅游经济系统能量系统图 | 第28-29页 |
3.2.3 构建农业旅游能值综合指标体系 | 第29页 |
3.2.4 动态模拟 | 第29页 |
3.2.5 系统评价及策略分析 | 第29页 |
3.3 能值分析的基本原则在农业旅游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3.4 农业旅游能值界定 | 第30-31页 |
第4章 能值分析在长沙市农业旅游系统的实证研究 | 第31-65页 |
4.1 长沙概况 | 第31-32页 |
4.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1页 |
4.1.2 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4.2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相关图标和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4.2.1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能量系统图 | 第32-33页 |
4.2.2 长沙农业旅游能值分析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4.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5-45页 |
4.4 长沙市农业旅游系统结构分析 | 第45-49页 |
4.4.1 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 | 第45-46页 |
4.4.2 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 | 第46页 |
4.4.3 旅游投入能值比率 | 第46-47页 |
4.4.4 农业投入能值比率 | 第47-48页 |
4.4.5 能值自给率 | 第48页 |
4.4.6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结构总结分析 | 第48-49页 |
4.5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功能分析 | 第49-53页 |
4.5.1 能值/货币比率 | 第49-50页 |
4.5.2 能值交换率 | 第50页 |
4.5.3 能值产出率 | 第50-51页 |
4.5.4 人均能值量 | 第51-52页 |
4.5.5 能值密度 | 第52页 |
4.5.6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4.6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生态效率分析 | 第53-58页 |
4.6.1 环境负荷率 | 第53-54页 |
4.6.2 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比率 | 第54页 |
4.6.3 能值投资率 | 第54-55页 |
4.6.4 能值废弃率 | 第55-56页 |
4.6.5 废弃物产出率 | 第56-57页 |
4.6.6 废弃物与可更新资源能值比 | 第57页 |
4.6.7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生态效率综合分析 | 第57-58页 |
4.7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经济效率分析 | 第58-59页 |
4.7.1 旅游收入 | 第58页 |
4.7.2 净经济效益率 | 第58-59页 |
4.7.3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经济效率综合分析 | 第59页 |
4.8 长沙农业旅游系统总体评价 | 第59-60页 |
4.9 长沙市农业旅游系统动态模拟模型构建 | 第60-65页 |
4.9.1 构建长沙农业旅游系统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 第60页 |
4.9.2 筛选主能值评价指标 | 第60-63页 |
4.9.3 因子分析结果 | 第63页 |
4.9.4 建立动态模拟模型 | 第63-65页 |
第5章 长沙农业旅游发展对策 | 第65-68页 |
5.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旅游投入 | 第65页 |
5.2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废物再利用率 | 第65-66页 |
5.3 发挥农业优势,提升“农家乐”品味 | 第66页 |
5.4 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业务对接 | 第66-67页 |
5.5 政府大力支持,促进行业发展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68-69页 |
6.3 后续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