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9页 |
1.3.1 隧道塌方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8页 |
1.3.2 围岩松动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统计模拟方法 | 第22-36页 |
2.1 概述 | 第22-24页 |
2.2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4-32页 |
2.2.1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24-25页 |
2.2.2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步骤 | 第25-31页 |
2.2.3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实际应用 | 第31-32页 |
2.3 蒙特卡罗方法 | 第32-35页 |
2.3.1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 第32-33页 |
2.3.2 蒙特卡罗方法实现过程 | 第33-34页 |
2.3.3 蒙特卡罗方法工程应用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3 隧道塌方规律及影响因素统计性特征研究 | 第36-68页 |
3.1 概述 | 第36页 |
3.2 隧道塌方特征统计性研究 | 第36-52页 |
3.2.1 隧道塌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36-48页 |
3.2.2 隧道塌方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48-52页 |
3.3 隧道塌方风险分析 | 第52-65页 |
3.3.1 风险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52-53页 |
3.3.2 隧道塌方风险分析模型 | 第53-64页 |
3.3.3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 第64-65页 |
3.4 小结 | 第65-68页 |
4 基于统计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研究 | 第68-96页 |
4.1 现有围岩压力(松动压力)计算方法及不足 | 第68-78页 |
4.1.1 理论计算法 | 第68-71页 |
4.1.2 经验公式法 | 第71-74页 |
4.1.3 实时监测法 | 第74页 |
4.1.4 数值模拟法 | 第74-77页 |
4.1.5 模型试验法 | 第77-78页 |
4.2 基于统计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 第78-82页 |
4.2.1 隧道塌方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0页 |
4.2.2 塌方高度拟合公式 | 第80-81页 |
4.2.3 围岩压力计算公式 | 第81-82页 |
4.3 公路隧道围岩压力各计算方法比较 | 第82-92页 |
4.3.1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对比 | 第82页 |
4.3.2 围岩级别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 第82-84页 |
4.3.3 隧道跨度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 第84-86页 |
4.3.4 隧道高跨比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 第86-90页 |
4.3.5 隧道埋深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 第90-92页 |
4.4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 第92-93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92页 |
4.4.2 塌方情况 | 第92-93页 |
4.4.3 计算结果对比 | 第93页 |
4.5 小结 | 第93-96页 |
5 不同条件下围岩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 第96-118页 |
5.1 概述 | 第96页 |
5.2 围岩压力影响因素分布特征 | 第96-99页 |
5.2.1 节理间距分布特征 | 第97-98页 |
5.2.2 节理倾角分布特征 | 第98页 |
5.2.3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分布特征 | 第98-99页 |
5.2.4 围岩重度分布特征 | 第99页 |
5.3 围岩压力分布特征 | 第99-117页 |
5.3.1 基于应力传递计算方法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 | 第100-114页 |
5.3.2 基于统计分析计算方法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 | 第114-116页 |
5.3.3 基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 | 第116-117页 |
5.4 小结 | 第117-11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