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对地区活力及其影响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对公司投资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公司间投资的“同步性”研究 | 第16页 |
1.2.4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地区活力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地区活力特征 | 第20-28页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3页 |
2.2.2 空间相互作用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区域发展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3 我国地区活力特征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公司投资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3.1 公司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3.1.1 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3.1.2 市场因素 | 第29-30页 |
3.2 公司投资的微观影响因素 | 第30-35页 |
3.2.1 公司治理 | 第30-33页 |
3.2.2 公司特征 | 第33-35页 |
3.3 我国不同地区公司投资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地区活力与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实证检验 | 第37-48页 |
4.1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 第37-39页 |
4.2 地区内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实证检验 | 第39-43页 |
4.3 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原因分析——区分地区“活力”与“非活力”因素 | 第43-47页 |
4.3.1 地区外生特性对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宏观因素对不同地区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3 地区内生“活力”作用对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我国增进地区活力,促进公司成长的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5.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5.2 完善人才建设机制 | 第49-50页 |
5.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第50-51页 |
5.4 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 第51-52页 |
5.5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1、结论 | 第53页 |
2、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