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共生视野下初中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的数感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一、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9-10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二) 研究的内容第10页
 三、相关理论综述第10-19页
  (一) 共生视野下的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第10-12页
  (二)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 数感的研究综述第14-19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对象第19页
 二、研究工具第19-21页
  (一) 问卷调查第19-20页
  (二) 个案访谈第20页
  (三) 研究程序第20-21页
第3章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第21-47页
 一、初中阶段学生数感的整体状况和五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第21页
 二、差异性检验第21-40页
  (一) 两个年级学生数感的差异性检验和具体表现分析第21-22页
  (二) 进城务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数感差异性分析第22-24页
  (三) 性别与数感的差异性检验第24-27页
  (四) 共校环境下的学生数感差异性检验第27-30页
  (五) 共校环境下同一年级的数学数感的差异性分析第30-31页
  (六) 共校环境下同一来源学生数感差异性检验第31-34页
  (七) 同一来源下的差异性检验和具体表现分析第34-37页
  (八) 同一年级下不同生源的差异性检验第37-40页
 三、数感问卷与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相关分析第40-44页
  (一) 不同来源学生总体数感及五个维度与自我效能及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二) 七年级和九年级总体数感及五个维度与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五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四、研究主要结论第44-47页
  (一) 共生环境初中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44页
  (二) 共校同班的初中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数感发展相互促进第44-45页
  (三) 心理共生环境是初中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数感发展的重要因素第45-46页
  (四) 数学文化共生是初中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数感发展的必要条件第46-47页
第4章 共生视野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感培养和发展的展望第47-50页
 一、尊重学生原本的学习基础,激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中培养数感设计问题情景,在共生条件下通过提问对话交流促进数感的提高第47页
 二、设计问题情景,在共生条件下通过提问对话交流促进数感的提高第47-48页
 三、积极构建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第48页
 四、营造和谐的数学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心理共生环境,促进学生数感的良好发展第48页
 五、在平等、尊重、共生的学校环境中构建和谐的共生性师生关系第48-49页
 六、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49-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1第54-58页
附录2第58-62页
附录3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