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造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东莞造纸产业的发展情况 | 第14-25页 |
2.1 发展要素 | 第14-18页 |
2.1.1 区域条件 | 第14-15页 |
2.1.2 产业资源 | 第15-16页 |
2.1.3 市场规模 | 第16-17页 |
2.1.4 产能状态 | 第17-18页 |
2.1.5 政策规划 | 第18页 |
2.2 发展特征 | 第18-25页 |
2.2.1 历史阶段 | 第18-19页 |
2.2.2 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2.3 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2.4 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2.2.5 技术水平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东莞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问题 | 第25-28页 |
3.1 政策变化问题 | 第25页 |
3.2 社会责任问题 | 第25-26页 |
3.3 产业结构问题 | 第26页 |
3.4 市场环境问题 | 第26-27页 |
3.5 传统观念问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东莞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4.1 产业周期 | 第28页 |
4.2 产业成本 | 第28-29页 |
4.3 财政政策 | 第29页 |
4.4 税收政策 | 第29页 |
4.5 新兴经济 | 第29-30页 |
第五章 东莞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 第30-39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5.2 主要路径 | 第31-39页 |
5.2.1 通过顶层设计引导牵动 | 第31-32页 |
5.2.2 通过民间力量搭桥带动 | 第32-33页 |
5.2.3 通过结构调整提升推动 | 第33-34页 |
5.2.4 通过市场机制竞争调动 | 第34-35页 |
5.2.5 通过科学技术创新驱动 | 第35-36页 |
5.2.6 通过金融服务杠杆撬动 | 第36页 |
5.2.7 通过产业链优化拉动 | 第36-39页 |
第六章 东莞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支持 | 第39-46页 |
6.1 东莞市造纸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项目 | 第39-42页 |
6.1.1 创新平台的功能作用 | 第39页 |
6.1.2 创新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39-40页 |
6.1.3 创新平台的风险与控制 | 第40-41页 |
6.1.4 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 | 第41-42页 |
6.2 中国首个造纸产业物联网平台项目 | 第42-43页 |
6.2.1 造纸物联网工程的意义 | 第42-43页 |
6.2.2 造纸物联网工程架构图 | 第43页 |
6.3 中国首个单体造纸产业指数体系发布平台项目 | 第43-44页 |
6.3.1 单体造纸产业指数体系建立的意义 | 第43页 |
6.3.2 单体造纸产业指数体系建立的基础 | 第43-44页 |
6.3.3 单体造纸产业指数体系建立的内容 | 第44页 |
6.4 广东造纸国际采购中心项目 | 第44-46页 |
第七章 东莞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路径 | 第46-50页 |
7.1 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 第46-47页 |
7.2 企业总部经济战略 | 第47-48页 |
7.3 企业优势主业战略 | 第48页 |
7.4 企业创新驱动战略 | 第48页 |
7.5 企业资本运营战略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