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女教师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1.1 现实背景第11-12页
        1.1.2 理论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问题和创新点第13-14页
    1.3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3.1 工作家庭冲突的界定第14-15页
        1.3.2 阻碍性-挑战性压力的界定第15页
        1.3.3 性别/专业身份融合的界定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流程第16-17页
    1.6 论文结构第17-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33页
    2.1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第19-24页
        2.1.1 工作家庭冲突的定义和分类第19页
        2.1.2 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理论第19-20页
        2.1.3 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研究第20-24页
        2.1.4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述评第24页
    2.2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研究综述第24-27页
        2.2.1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的概念第24-25页
        2.2.2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的相关研究第25-27页
        2.2.3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研究述评第27页
    2.3 性别/专业身份研究综述第27-32页
        2.3.1 身份的概念第27页
        2.3.2 多重身份间的关系研究第27-29页
        2.3.3 性别/专业身份融合的概念第29页
        2.3.4 性别/专业身份融合的相关研究第29-31页
        2.3.5 性别/专业身份融合研究述评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3-39页
    3.1 理论基础第33-35页
        3.1.1 资源保存理论第33-34页
        3.1.2 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第34-35页
    3.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5-38页
        3.2.1 理论模型第35-36页
        3.2.2 研究假设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第39-50页
    4.1 研究设计第39-41页
        4.1.1 研究样本的选取第39页
        4.1.2 问卷设计及测量工具第39-40页
        4.1.3 数据收集过程第40-41页
    4.2 数据分析方法第41-42页
    4.3 样本的基本信息第42页
    4.4 问卷的信度分析第42-43页
    4.5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43-44页
    4.6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4.7 假设检验第45-48页
        4.7.1 主效应检验第46页
        4.7.2 调节效应检验第46-48页
    4.8 数据分析结果第48-49页
    4.9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6页
    5.1 研究讨论第50-52页
        5.1.1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第50-51页
        5.1.2 性别/专业身份融合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第51-52页
    5.2 研究意义第52-55页
        5.2.1 理论意义第52-53页
        5.2.2 实践意义第53-55页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防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国有企业外派员工心理契约研究--以HS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