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

致谢第8-12页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8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化肥与我国农业生产第17-18页
    1.3 缓控释肥料的定义与分类第18-23页
        1.3.1 缓控释肥的定义第18-19页
        1.3.2 缓控释肥的分类第19-20页
        1.3.3 包膜控释肥的发展第20-21页
        1.3.4 包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4 包膜控释肥的评价方法第23-32页
        1.4.1 恒温静水溶出法第23-24页
        1.4.2 土壤培养法第24-25页
        1.4.3 土柱淋洗法第25-26页
        1.4.4 电超滤法第26页
        1.4.5 扩散渗透法第26-27页
        1.4.6 田间培养法第27-28页
        1.4.7 同位素示踪法第28-29页
        1.4.8 数学模型法第29-32页
    1.5 包膜氮肥的肥效研究第32-35页
        1.5.1 包膜氮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32-33页
        1.5.2 包膜氮肥对氨挥发的影响第33页
        1.5.3 包膜氮肥对氮素淋洗的影响第33-34页
        1.5.4 包膜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1.5.5 包膜氮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35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5-36页
    1.7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6-38页
        1.7.1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1.7.2 技术路线图第37-38页
第二章 包膜尿素田间释放研究方法的改进第38-45页
    2.1 前言第38-3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2.2.1 肥料网袋的埋置试验第40-41页
        2.2.2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1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1-44页
    2.4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包膜尿素养分释放与水稻养分吸收的同步研究第45-63页
    3.1 前言第45-4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6-52页
        3.2.1 试验地点第46-47页
        3.2.2 试验期间气温与降雨特点第47页
        3.2.3 供试肥料第47页
        3.2.4 包膜尿素在恒温静水中的释放特征第47-48页
        3.2.5 田间试验设计第48-50页
        3.2.6 试验取样与分析第50-52页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3.3.1 树脂包膜尿素和硫加树脂包膜尿素的静水释放特征第52-53页
        3.3.2 树脂包膜尿素和硫加树脂包膜尿素的田间氮素累计释放率第53-55页
        3.3.3 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吸氮量的变化第55-57页
        3.3.4 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氮量与水稻养分吸收氮量第57-58页
        3.3.5 树脂包膜尿素分阶段释放氮与水稻地上部分阶段吸收氮第58-59页
        3.3.6 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第59-60页
    3.4 讨论第60-62页
        3.4.1 硫加树脂包膜尿素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的释放特征第60-61页
        3.4.2 树脂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与水稻的氮素吸收第61页
        3.4.3 不同氮源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61-62页
    3.5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包膜尿素对籼粳杂交稻生长的影响第63-74页
    4.1 前言第6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4.2.1 供试水稻品种第63页
        4.2.2 田间试验设计第63-64页
        4.2.3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64-65页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4.3.1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第65-66页
        4.3.2 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氮吸收量第66-69页
        4.3.3 SPAD与茎蘖动态第69-70页
        4.3.4 水稻的氮肥表观利用率、磷肥表观利用率与钾肥表观利用率第70-71页
    4.4 讨论第71-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包膜尿素施用后稻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第74-82页
    5.1 前言第7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5.2.1 试验设计第74页
        5.2.2 研究方法第74-75页
        5.2.3 数据分析第7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5-80页
        5.3.1 土壤中无机氮的变化规律第75-77页
        5.3.2 土壤pH的动态变化第77-78页
        5.3.3 土壤速效钾的动态变化第78-79页
        5.3.4 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动态变化第79-80页
    5.4 讨论第80-81页
    5.5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第82-93页
    6.1 前言第82-8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6.2.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第84页
        6.2.2 土壤氮矿化试验第84-85页
        6.2.3 无肥温室盆栽试验第85页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8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5-90页
        6.3.1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85-87页
        6.3.2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pH的影响第87页
        6.3.3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87-88页
        6.3.4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第88页
        6.3.5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硫酸盐含量的影响第88-89页
        6.3.6 土壤氮矿化第89-90页
        6.3.7 盆栽水稻株高、产量与生物量第90页
    6.4 讨论第90-92页
        6.4.1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pH的影响第90-91页
        6.4.2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不同深度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第91页
        6.4.3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第91-92页
    6.5 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长期施用包膜尿素和覆膜旱作对土壤养分和杂草发生的影响第93-105页
    7.1 前言第93-94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7.2.1 田间试验设计第94-95页
        7.2.2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第95页
        7.2.3 杂草群落和春季杂草幼苗调查第95页
        7.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95-96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7.3.1 包膜尿素结合覆膜旱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96-98页
        7.3.2 杂草群落多样性和主要物种的生物量第98-101页
        7.3.3 春季杂草的发生第101页
    7.4 讨论第101-103页
    7.5 小结第103-104页
    附录第104-10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8.1 主要结论第105-107页
    8.2 本论文创新点第107页
    8.3 存在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31页
附录 个人情况及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溪水库农业面源输入特征及其水质变化预警体系研究
下一篇:多氯联苯污染环境样品中非可培养状态菌的复苏及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