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页 |
1.4 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10-11页 |
1.5 研究框架、思路 | 第11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梳理 | 第13-1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2.1.1 竞争力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企业竞争力 | 第13-15页 |
2.1.3 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 | 第15-16页 |
2.2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国家竞争力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工商银行内蒙分行网点发展现状 | 第18-29页 |
3.1 工商银行的历史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3.1.1 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3.1.2 工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3.2 工商银行内蒙分行网点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3.2.1 内蒙一级分行网点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3.2.2 内蒙二级分行网点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第四章 工商银行内蒙分行网点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6页 |
4.1 五级分类法下评价体系 | 第29-35页 |
4.1.1 五级分类法简介 | 第29页 |
4.1.2 五级分类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页 |
4.1.3 五级分类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第29-35页 |
4.2 五级分类法指标体系评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工商银行内蒙分行网点竞争力综合比较及存在问题研究分析 | 第36-51页 |
5.1 内蒙分行与其他地区工商银行分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5.1.1 内蒙古分行与西北五行五级分类概况 | 第36页 |
5.1.2 与西北五行相比内蒙分行的优势 | 第36-37页 |
5.1.3 与西北五行相比内蒙分行的劣势 | 第37-38页 |
5.2 内蒙分行与内蒙地区同业分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5.2.1 内蒙古地区国有四大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5.2.2 内蒙古地区国有四大行经营状况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5.2.3 内蒙古地区国有四大行盈利状况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5.3 基于五级分类法下内蒙二级分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42-48页 |
5.3.1 内蒙古分行全行营业点经营情况 | 第42-45页 |
5.3.2 内蒙古分行各二级分行网点竞争力分析 | 第45-48页 |
5.4 工商银行内蒙分行网点竞争力当前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 第48-51页 |
5.4.1 营业网点竞争发展能力不足 | 第48页 |
5.4.2 客户基础相对薄弱,客户结构仍需优化 | 第48-49页 |
5.4.3 客户产品渗透率较低,业务发展仍然较慢 | 第49页 |
5.4.4 柜面业务可分流率较高,网点渠道转型步伐仍须加快 | 第49-50页 |
5.4.5 网点人力资源配置仍需优化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工商银行内蒙地区网点竞争力水平的提升途径 | 第51-59页 |
6.1 提升网点经营效率方面 | 第51-52页 |
6.1.1 加快网点转型,提升网点竞争力 | 第51页 |
6.1.2 合理设置网点高低柜口 | 第51-52页 |
6.1.3 加强对“网点运营管理系统”平台的运用 | 第52页 |
6.2 提升员工素质层面 | 第52-54页 |
6.2.1 优化网点人力资源配置 | 第52-53页 |
6.2.2 优化劳动组合,深化人员内部挖潜 | 第53页 |
6.2.3 加强网点营销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6.3 健全管理体制层面 | 第54-56页 |
6.3.1 明确客户目标,持续做大客户规模 | 第54页 |
6.3.2 优化客户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中高端客户发展长效机制 | 第54-55页 |
6.3.3 加强配套保障措施,确保网点竞争力提升实效 | 第55-56页 |
6.4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转型对策 | 第56-59页 |
6.4.1 要充分认识到渠道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 第56页 |
6.4.2 要围绕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推进渠道建设 | 第56-57页 |
6.4.3 要从战略层面明确各类渠道功能和结构定位 | 第57页 |
6.4.4 要努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服务能力 | 第57-58页 |
6.4.5 要紧跟时代进步,努力提升渠道管理和创新能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