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一)人口贩运(trafficking in persons) | 第22页 |
(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 第22页 |
(三)拐卖流动和被拐流动 | 第22-23页 |
(四)未成年人(儿童) | 第23页 |
(五)非法、非正规收养 | 第23-24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页 |
(一)选题具新意 | 第24页 |
(二)研究视角独特 | 第2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4-25页 |
(二)访谈法 | 第25页 |
(三)统计资料分析法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6-29页 |
一、注重公民需求和问题解决 | 第27-28页 |
二、强调全方位合作性整合 | 第28页 |
三、注重目标与手段协调一致 | 第28-29页 |
四、注重网络信息的运用开展治理 | 第29页 |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 | 第29-31页 |
一、日常行为理论(理性选择理论) | 第30页 |
二、机会理论 | 第30-31页 |
三、“破窗”理论 | 第31页 |
第三节 社会支持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状 | 第33-47页 |
第一节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整体形势 | 第33-35页 |
一、立案呈先增后减趋势 | 第33-34页 |
二、拐卖儿童犯罪立案占比较大 | 第34-35页 |
三、整体呈高发高破态势 | 第35页 |
第二节 犯罪行为特征 | 第35-40页 |
一、采取诱骗方式拐卖妇女儿童 | 第35-37页 |
二、采取偷盗的方式拐卖儿童 | 第37页 |
三、采取绑架、强抢等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 第37-38页 |
四、以盈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 | 第38-39页 |
五、转卖牟利的手段拐卖儿童 | 第39-40页 |
第三节 被拐人群与流出地特征 | 第40-44页 |
一、被拐人群流出地 | 第40-42页 |
二、被拐前个人生存情况 | 第42-43页 |
三、被拐后生存状况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收买人特征 | 第44-47页 |
一、婚姻型收买方 | 第44-45页 |
二、收养型收买方 | 第45-46页 |
三、强迫性服务型收买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61页 |
第一节 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现状 | 第47-52页 |
一、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的组织机构 | 第47-48页 |
二、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模式 | 第48-50页 |
三、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工作机制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存在的问题 | 第52-59页 |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 | 第52-54页 |
二、防控机制不够健全 | 第54-56页 |
三、打击犯罪保障不足和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56-58页 |
四、跨国拐卖犯罪管控难度大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当前云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面临的形势 | 第59-61页 |
一、犯罪分子多为跨省区流窜、结伙作案 | 第59页 |
二、作案手段不断升级 | 第59页 |
三、受害对象均为“弱势”群体 | 第59-60页 |
四、常常伴随其它恶性案件 | 第60页 |
五、边境州市是跨国拐卖妇女案件的多发地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国外拐卖人口犯罪管控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第61-68页 |
第一节 美国拐卖人口犯罪管控经验 | 第61-64页 |
一、顺畅的快速报警查找机制 | 第62页 |
二、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 | 第62-63页 |
三、严厉的刑事惩罚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日本拐卖人口犯罪管控经验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欧盟拐卖人口犯罪管控经验 | 第65-66页 |
一、修改现有法律 | 第65页 |
二、反拐宣传有力有效 | 第65-66页 |
三、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 第66页 |
第四节 国外管控经验和做法的启示 | 第66-68页 |
一、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更加完善 | 第66页 |
二、儿童失踪快速反应机制应当更加健全 | 第66-67页 |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更加有效 | 第67页 |
四、非政府组织应当更加深入介入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对策及建议 | 第68-81页 |
第一节 创新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预防机制 | 第68-71页 |
一、强化社会预防职能,完善公共管理服务措施 | 第68-71页 |
二、积极创新被害人预防机制,强化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 第71页 |
第二节 强化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基本体制建设 | 第71-76页 |
一、强化打拐专业队伍建设 | 第72页 |
二、健全完善高效、快速、准确的打击拐卖犯罪机制 | 第72-75页 |
三、健全政府多部门无缝对接的拐卖犯罪管控机制 | 第75页 |
四、民间组织和民间人士的参与 | 第75-76页 |
第三节 跨国拐卖犯罪管控的对策建议 | 第76-77页 |
一、加强边境管控工作力度,强化“三非人员”管理 | 第76-77页 |
二、继续强化国际合作 | 第77页 |
第四节 加大被拐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力度 | 第77-81页 |
一、健全完善被拐妇女儿童救助机制 | 第77-78页 |
二、建立被拐妇女儿童中转安置康复中心 | 第78页 |
三、创新加强被拐妇女儿童心理康复救助工作 | 第78-79页 |
四、创新被解救的未明身份来源儿童的安置工作模式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