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第13页
        1.1.2 旅游型乡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第13-14页
        1.1.3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初具规模第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框架体系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相关概念解析第19-21页
        2.1.1 城乡旅游一体化第19页
        2.1.2 乡村旅游第19-20页
        2.1.3 旅游型乡村第20-21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21-23页
        2.2.1 推拉理论第21-22页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2-23页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26页
        2.3.1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5页
        2.3.2 国外研究综述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苏州旅游型乡村概况分析第27-35页
    3.1 旅游型乡村影响要素第27-28页
        3.1.1 外在条件要素第27页
        3.1.2 内在环境要素第27-28页
    3.2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阶段第28-30页
        3.2.1 起步阶段第28页
        3.2.2 发展阶段第28-29页
        3.2.3 巩固阶段第29-30页
    3.3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类型第30-34页
        3.3.1 城市依托型第30-31页
        3.3.2 景区依托型第31-32页
        3.3.3 类型对比及发展定位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分析第35-48页
    4.1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第35-41页
        4.1.1 外在推动力第35-37页
        4.1.2 内在驱动力第37-41页
    4.2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趋势第41-42页
        4.2.1 乡村参与模式的多样化第41页
        4.2.2 乡村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第41页
        4.2.3 乡村设施的完善化第41-42页
        4.2.4 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化第42页
    4.3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2-47页
        4.3.1 缺少合理规划,参与模式单一第42-44页
        4.3.2 区域联系较弱,村内分布较乱第44页
        4.3.3 资源开发过度,乡村环境恶化第44-45页
        4.3.4 产品个性化弱,乡村性受挑战第45-46页
        4.3.5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不足第46页
        4.3.6 规章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度不佳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与方法第48-67页
    5.1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原则第48-49页
        5.1.1 差异性原则第48页
        5.1.2 乡村性原则第48页
        5.1.3 生态性原则第48-49页
    5.2 苏州旅游型乡村区域协同发展第49-52页
        5.2.1 城市依托型旅游型乡村—城乡互动第49-50页
        5.2.2 景区依托型旅游型乡村—联通互助第50-52页
    5.3 苏州旅游型乡村发展措施第52-57页
        5.3.1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推行政民互动模式第52-53页
        5.3.2 加强区域联系交流,规范村内空间组织第53-54页
        5.3.3 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54-55页
        5.3.4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加强乡村文化体现第55-56页
        5.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旅游设施需求第56-57页
    5.4 苏州旅游型乡村规划建设方法第57-66页
        5.4.1 旅游型乡村空间布局第57-60页
        5.4.2 旅游型乡村景观营造第60-62页
        5.4.3 旅游型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配置第62页
        5.4.4 旅游型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备第62-64页
        5.4.5 旅游型乡村交通系统布置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陆巷古村旅游优化第67-82页
    6.1 陆巷古村概况第67-69页
        6.1.1 陆巷古村基本情况介绍第67页
        6.1.2 陆巷古村发展阶段第67-69页
    6.2 陆巷古村现状特征第69-72页
        6.2.1 交通区位第69页
        6.2.2 政策条例第69页
        6.2.3 居民需求第69-70页
        6.2.4 乡村资源环境第70页
        6.2.5 旅游吸引物第70-72页
    6.3 陆巷古村存在问题第72-73页
        6.3.1 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第72页
        6.3.2 旅游产品层次低第72页
        6.3.3 乡村环境遭破坏第72-73页
        6.3.4 旅游基础较薄弱第73页
        6.3.5 民众参与性弱第73页
    6.4 陆巷古村发展策略第73-81页
        6.4.1 差异开发,彰显特色第73-76页
        6.4.2 形象定位,更新调控第76-77页
        6.4.3 开展教育,容量估算第77-78页
        6.4.4 合理分区,联通互助第78-80页
        6.4.5 政府组织,民众参与第80-81页
    6.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7.1 研究结论第82-83页
    7.2 研究创新第83页
    7.3 不足和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图表目录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作者简介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南浦村为例
下一篇:北京绿十字的乡村建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