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与结构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2.1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操作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 第20-21页 |
2.1.3 风险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之间的联系 | 第21-22页 |
2.2 信息安全理论概述 | 第22-25页 |
2.2.1 信息安全的概念 | 第22页 |
2.2.2 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 第22-23页 |
2.2.3 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体系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25-34页 |
3.1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3.1.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第25页 |
3.1.2 银行信息安全已成为外部金融监管的重要关注对象 | 第25-26页 |
3.2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 | 第26-29页 |
3.2.1 信息安全风险更为集中和复杂 | 第26-27页 |
3.2.2 银行信息安全管理难度增大 | 第27-29页 |
3.3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29-34页 |
3.3.1 确定银行敏感信息的分类等级 | 第29-31页 |
3.3.2 构建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3.3.3 逐步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4-47页 |
4.1 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模式 | 第34-39页 |
4.1.1 信息安全管理的计划 | 第34-35页 |
4.1.2 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 | 第35-38页 |
4.1.3 信息安全管理的检查 | 第38-39页 |
4.1.4 信息安全管理的改进 | 第39页 |
4.2 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4.2.1 信息安全内控机制尚不健全 | 第40-41页 |
4.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不足 | 第41-42页 |
4.2.3 信息安全技术防御存在隐患 | 第42-43页 |
4.2.4 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手段不足 | 第43-44页 |
4.3 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优化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 第47-62页 |
5.1 完善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内控管理机制 | 第47-52页 |
5.1.1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 第47-49页 |
5.1.2 加强信息安全内部审计 | 第49-50页 |
5.1.3 固化全员信息安全理念 | 第50-52页 |
5.2 强化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 第52-54页 |
5.2.1 构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第52-54页 |
5.2.2 建立信息安全风险集中监控平台 | 第54页 |
5.3 构筑X商业银行全面的信息安全技术防御管理体系 | 第54-60页 |
5.3.1 加强信息安全威胁管理 | 第55-56页 |
5.3.2 强化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 第56-59页 |
5.3.3 提升信息安全防御技术 | 第59-60页 |
5.4 提升X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问题预防及灾后重建能力 | 第60-62页 |
5.4.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 第60页 |
5.4.2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应急演练 | 第60-61页 |
5.4.3 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