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十八大的“美丽中国”和“一布局、两目标”号召 | 第10页 |
1.1.2 中央城镇化会议的指示 | 第10页 |
1.1.3 城镇特色的缺失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1 美丽乡村 | 第12页 |
1.3.2 生态文明 | 第12页 |
1.3.3 文化产业 | 第12-13页 |
1.3.4 城镇空间布局 | 第13页 |
1.4 研究方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小城镇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及相关综述 | 第16-21页 |
2.1 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1.1 自然环境因素 | 第16页 |
2.1.2 道路交通因素 | 第16-17页 |
2.1.3 历史文化因素 | 第17页 |
2.1.4 社会经济因素 | 第17-18页 |
2.1.5 政府政策因素 | 第18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第3章 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小城镇空间布局基础研究 | 第21-29页 |
3.1 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小城镇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3.1.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 第21页 |
3.1.2 小城镇空间布局“千镇一面”,特色缺失 | 第21-22页 |
3.1.3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的文化产业研究背景 | 第22页 |
3.2 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小城镇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3.2.1 国外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小城镇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3.2.2 国内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小城镇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3.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4-29页 |
3.3.1 国外案例研究 | 第24-26页 |
3.3.2 国内案例研究 | 第26-29页 |
第4章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现状评析 | 第29-44页 |
4.1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现状解读 | 第29-37页 |
4.1.1 高密市概况 | 第29-31页 |
4.1.2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概况 | 第31-32页 |
4.1.3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一般特点 | 第32-33页 |
4.1.4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村庄空间布局类型总结 | 第33-37页 |
4.2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发展条件分析 | 第37-39页 |
4.2.1 交通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4.2.2 文化资源分析 | 第38-39页 |
4.3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4.3.1 区中心辐射薄弱,集市布局粗放 | 第39-40页 |
4.3.2 “空心村”现象明显、人口老龄化严重 | 第40页 |
4.3.3 第三产业零散,村庄特色模糊 | 第40-41页 |
4.3.4 旅游设施不足,景观建设落后 | 第41-42页 |
4.3.5 生态保护意识较弱,人居环境较差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 | 第44-58页 |
5.1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 第44-49页 |
5.1.1 引入城乡统筹规划理念 | 第44-46页 |
5.1.2 融合生态规划理念 | 第46-47页 |
5.1.3 倡导文化带动策略 | 第47-49页 |
5.2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优化模式 | 第49-57页 |
5.2.1 文化产业“小聚合—大分散”布局 | 第49-52页 |
5.2.2 “产镇分区+村旅融合”模式引导 | 第52-56页 |
5.2.3 “废退用进”的村庄用地革新方式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空间布局优化规划 | 第58-76页 |
6.1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整体空间布局优化 | 第58-63页 |
6.1.1 镇域整体规划、分期建设 | 第58-59页 |
6.1.2 文化与生态资源的规划 | 第59-60页 |
6.1.3 慢行交通、道路优化 | 第60-63页 |
6.2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局部特色空间优化 | 第63-75页 |
6.2.1 塑造特色旅游路线 | 第63-65页 |
6.2.2 营造独特乡村肌理 | 第65-69页 |
6.2.3 创造宜人公共空间 | 第69-71页 |
6.2.4 营造和谐色彩形象 | 第71-73页 |
6.2.5 保护当地绿地景观 | 第73-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图表目录 | 第80-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