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一、地方立法得不到贯彻落实的原因 | 第8页 |
二、地方立法中可操作性的标准 | 第8-9页 |
三、地方立法中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二、结构安排 | 第10页 |
第一章 地方立法中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的必要性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可操作性原则的概念与内涵 | 第11-12页 |
一、对于可操作性原则的认识 | 第11页 |
二、对于可操作性原则的内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可操作性原则在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中的分配 | 第12-14页 |
一、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 | 第12-13页 |
二、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在坚持可操作性上的不同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地方立法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的依据 | 第14-16页 |
一、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的法理依据 | 第14-15页 |
二、可操作性原则在地方立法中所占据的地位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地方立法中可操作性原则的要求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形式要求 | 第16-20页 |
一、立法体例选择得当 | 第16-17页 |
二、立法语言精简准确 | 第17-18页 |
三、立法条文加强针对性 | 第18-19页 |
四、授权规范严格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内容要求 | 第20-25页 |
一、主体明确细分 | 第20-21页 |
二、权利义务明晰 | 第21-22页 |
三、法律责任明确 | 第22页 |
四、程序设置合理 | 第22-23页 |
五、运行渠道明确 | 第23-24页 |
六、顺应时代发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影响地方立法可操作性的因素 | 第25-36页 |
第一节 地方立法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抉择 | 第25-28页 |
一、条文“粗”与“细”之间的矛盾 | 第26-27页 |
二、宣示性条款有与无的矛盾 | 第27页 |
三、配套规定与具体规定的矛盾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地方立法实践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 | 第28-36页 |
一、“大政府”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部门利益对于地方立法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立法调研论证不充分 | 第31-33页 |
四、立法观念有待更新 | 第33页 |
五、立法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 第33-34页 |
六、授权条款不规范,配套规定不完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提高地方立法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 第36-38页 |
一、建立科学的立项论证制度 | 第36-37页 |
二、推动完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制度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完善立法体制 | 第38-42页 |
一、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地方立法起草机制 | 第38-40页 |
二、充分利用立法说明制度 | 第40-41页 |
三、严格规范配套规定制度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