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调制变黄期新植二烯代谢初探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烤烟质量 | 第10-11页 |
| ·烤烟烟叶质量 | 第10页 |
| ·烟叶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 ·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 | 第11-12页 |
| ·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与作用 | 第11页 |
| ·影响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因素 | 第11-12页 |
| ·萜类物质与烤烟品质的关系 | 第12页 |
| ·萜烯类物质代谢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MVA途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MEP途径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 ·两条途径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16-18页 |
| ·植醇与新植二烯 | 第18-20页 |
| ·植醇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烟叶中的新植二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逆境与烟叶次生代谢产物积累 | 第20页 |
| ·萜类物质研究方法进展 | 第20-21页 |
| ·萜类物质提取与测定 | 第20-21页 |
| ·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 第21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1-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 ·试剂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取样方法 | 第23-24页 |
| ·高温逆境实验取样方案 | 第23-24页 |
| ·调制过程中的取样方案 | 第24页 |
| ·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24-27页 |
| ·物质提取方法 | 第24-25页 |
| ·叶绿素与还原糖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新植二烯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基因表达强度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27-51页 |
| ·方法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37页 |
| ·低浓度叶绿素测定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 第27页 |
| ·新植二烯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27-28页 |
| ·取样时间的优化实验 | 第28-30页 |
| ·引物设计与测试 | 第30-32页 |
| ·高温逆境实验 | 第32-37页 |
| ·变黄阶段烟叶样品分析 | 第37-51页 |
| ·烟叶动态含水率测定 | 第37-38页 |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 ·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39-41页 |
| ·新植二烯测定 | 第41-43页 |
| ·萜烯代谢路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测定 | 第43-51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7页 |
| ·实验方法优化的结论 | 第51页 |
| ·变黄期的还原糖与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51页 |
| ·RNA在变黄期的降解程度 | 第51-52页 |
| ·温度与萜类相关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 | 第52页 |
| ·新植二烯含量的变化 | 第52页 |
| ·关于新植二烯来源的讨论 | 第52-55页 |
| ·新植二烯来源于叶绿素降解的可能性分析 | 第53-54页 |
| ·新植二烯来源于变黄期合成的可能性分析 | 第54页 |
| ·新植二烯与MEP途径的关系 | 第54-55页 |
| ·下一步研究建议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