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中的行走主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青春文学”与行走主题的关系及演变过程 | 第9-10页 |
·“青春文学”中行走主题的研究综述及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5页 |
1 行走的理论界定 | 第15-23页 |
·行走的理论阐释 | 第15-17页 |
·“垮掉的一代”与“在路上”的理论渊源 | 第15-16页 |
·中国“青春文学”行走的特点 | 第16-17页 |
·“青春文学”行走主题的发生 | 第17-23页 |
·行走的主体:青春文学作家独生子女的现实 | 第18-19页 |
·行走的环境:城市生存的压抑 | 第19-21页 |
·行走的受体:特殊同龄读者的阅读期待 | 第21-23页 |
2 “青春文学”中行走主题的类型书写 | 第23-33页 |
·叛逆行走 | 第23-26页 |
·忧伤行走 | 第26-29页 |
·爱情行走 | 第29-33页 |
3 “青春文学”行走的深层内蕴 | 第33-47页 |
·对生命的体验与认知——孤独的无言追问 | 第33-38页 |
·孤独的童年生活 | 第34-35页 |
·忧伤青春的永恒存在 | 第35-37页 |
·寂寞而躲避现实的堡垒 | 第37-38页 |
·对自我的找寻与确认——青春记忆的印证 | 第38-43页 |
·寻找成长的缺失 | 第39-41页 |
·确认灵魂的寄托 | 第41-43页 |
·对行走目的感悟和理解——自我身心的诉求 | 第43-47页 |
·任性行走方式是自由的 | 第44-45页 |
·生命体验过程是自然的 | 第45-47页 |
4 “青春文学”中行走主题的意义与局限 | 第47-59页 |
·“青春文学”行走主题的价值分析 | 第47-53页 |
·青春行走延续了文学史上的流浪情结 | 第48-50页 |
·行走主题证明了“青春文学”本身的文学性 | 第50-53页 |
·“青春文学”中行走主题的局限 | 第53-59页 |
·市场驱动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 第53-56页 |
·“行走”模式的类型化 | 第56-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