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问题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国外文献述评 | 第9-11页 |
·国内文献述评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现代学徒制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国外实践经验 | 第15-25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校企合作 | 第15页 |
·现代学徒制 | 第15-16页 |
·合理性、合法性 | 第16-17页 |
·新制度主义 | 第17-18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0-21页 |
·国外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 | 第21-25页 |
·英国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 | 第21-23页 |
·德国双元制先进经验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分析 | 第25-45页 |
·取样说明 | 第25-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数据结果 | 第26-42页 |
·数量分布 | 第26-31页 |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 第31-35页 |
·招生招工模式 | 第35-37页 |
·师资队伍建设 | 第37-40页 |
·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外部支持环境 | 第41-42页 |
·研究结论 | 第42-45页 |
·现代学徒制基本条件 | 第42-43页 |
·现代学徒制实践特点 | 第43-45页 |
第4章 上海市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分析 | 第45-66页 |
·政策背景 | 第45-47页 |
·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政策特点 | 第45-46页 |
·上海市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特点 | 第46-47页 |
·试点概况 | 第47-50页 |
·立足国外借鉴经验 | 第47-49页 |
·立足本土探索经验 | 第49-50页 |
·个案调研 | 第50-54页 |
·调研背景 | 第50-54页 |
·调研设计 | 第54页 |
·调研结论 | 第54-66页 |
·学徒角度 | 第54-59页 |
·导师角度 | 第59-60页 |
·企业角度 | 第60-62页 |
·学校角度 | 第62-64页 |
·市教委角度 | 第64-66页 |
第5章 现代学徒制实践问题分析 | 第66-71页 |
·学校方学徒身份保障及导师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 第66-67页 |
·企业方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存在主客观问题 | 第67页 |
·校企共育的实践缺乏规范机制 | 第67-68页 |
·政府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需进一步增强保障措施 | 第68-69页 |
·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尚不突出 | 第69页 |
·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 第69页 |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亟待完善 | 第69-71页 |
第6章 现代学徒制实践对策分析 | 第71-79页 |
·加强学徒权益保障,打通导师晋升渠道 | 第71页 |
·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培养企业参与能力 | 第71-72页 |
·优化校企共育方案,构建合作运行机制 | 第72-75页 |
·加强政府部门合作,增强政府保障投入 | 第75页 |
·重视行业协会地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75-76页 |
·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建立完善法律法规 | 第76-78页 |
·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建设 | 第78-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