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粘性联轴器的新型电驱动防滑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独立车轮驱动系统介绍第12-13页
   ·新型电驱动防滑系统介绍第13-17页
     ·双电机独立电驱动系统第14-15页
     ·耦合装置介绍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独立车轮驱动系统的应用情况第18-19页
     ·相关电驱动防滑技术研究第19-21页
     ·粘性联轴器研究现状第21-23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粘性联轴器转矩输出计算模型第26-48页
   ·粘性联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第26-27页
     ·粘性联轴器的结构第26-27页
     ·粘性联轴器工作原理第27页
   ·粘性联轴器剪切转矩计算模型第27-37页
     ·剪切转矩计算模型的推导第27-34页
     ·影响剪切输出转矩特性的参数分析第34-37页
   ·粘性联轴器驼峰现象第37-47页
     ·驼峰现象触发过程分析第38-42页
     ·粘性联轴器触发驼峰效应的必要参数设置第42-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粘性联轴器内部流场的仿真分析第48-59页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48-51页
     ·基本控制方程第48-50页
     ·湍流模型第50-51页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介绍第51-53页
   ·粘性联轴器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3-58页
     ·建立几何模型第53-54页
     ·网格划分第54-55页
     ·求解器主要部分设置第55页
     ·结果及分析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粘性联轴器的台架试验第59-72页
   ·粘性联轴器的结构设计第59-65页
     ·粘性联轴器的内部结构优化第59-64页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64-65页
   ·粘性联轴器台架试验过程第65-69页
     ·试验台简介第65-66页
     ·剪切阶段实验过程第66-67页
     ·剪切阶段实验结果分析第67页
     ·驼峰现象实验过程第67-68页
     ·驼峰阶段实验结果分析第68-69页
   ·试验结束后对粘性联轴器内部的观察与分析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整车机电耦合控制仿真验证第72-86页
   ·防滑差速电子控制的研究第72-78页
     ·驱动防滑控制策略第72-74页
     ·直接限制转矩防滑控制策略的提出第74-76页
     ·最佳滑转率识别第76-77页
     ·控制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整车动力学特性机电耦合控制仿真第78-85页
     ·纵向动力学特性仿真第79-82页
     ·横向动力学特性仿真第82-85页
   ·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型车不同测试工况排放特性研究及换挡程序开发
下一篇:柴油机EGR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