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平板式浓差型氧传感器数值模拟及ZrO2固体电解质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汽车氧传感器概述第9-14页
     ·汽车氧传感器的发展第9-10页
     ·氧化锆氧传感器的分类与原理第10-14页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第14-19页
     ·氧化锆结构及其稳定化第14-15页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机理第15-16页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的应用第19-20页
   ·氧传感器有限元分析的发展第20-22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3-30页
   ·实验材料第23页
   ·主要设备第23页
   ·样品制备第23-27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23-25页
     ·实验具体步骤介绍第25-27页
   ·致密度分析第27-28页
   ·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第28页
     ·XRD第28页
     ·SEM第28页
   ·力学性能第28-30页
     ·硬度测试第28-29页
     ·抗弯强度第29-30页
第三章 YSZ纳米陶瓷的性能研究第30-41页
   ·引言第30页
   ·实验过程第30页
   ·烧结性能第30-32页
     ·烧结温度对致密度的影响第30-31页
     ·添加剂对致密度的影响第31-32页
     ·保温时间对致密度的影响第32页
   ·微观形貌和相分析第32-36页
     ·微观形貌分析第32-34页
     ·相分析第34-36页
   ·硬度分析第36-38页
     ·烧结温度对硬度的影响第36页
     ·添加剂对硬度的影响第36-37页
     ·保温时间对硬度的影响第37-38页
   ·抗弯强度分析第38-40页
     ·烧结温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第38页
     ·添加剂对抗弯强度的影响第38-39页
     ·保温时间对抗弯强度的影响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平板式浓差型汽车氧传感器的温度场与热应力场分析第41-57页
   ·引言第41页
   ·传热学理论基础第41-42页
   ·热应力分析基础第42-43页
   ·传感器建模第43-47页
     ·结构分析第43-44页
     ·材料属性第44-45页
     ·网格划分第45-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电热耦合分析第47-51页
     ·热力耦合分析第51-54页
     ·电解质材料对热应力的影响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全文总结第57页
   ·研究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滚筒底盘测功机的汽车传动效率测试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水处理絮凝过程中絮体检测与絮体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