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本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三、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因“合”而生——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7-29页 |
一、审美经验的融合 | 第17-21页 |
(一) 家庭文化熏陶下美感思想的萌动 | 第17-18页 |
(二) 自然生命体验下美感思想的孕育 | 第18-19页 |
(三) 时代精神反思下美感思想的初创 | 第19-21页 |
二、审美思维的整合 | 第21-24页 |
(一) 文化救国的救世理念 | 第21-22页 |
(二) 宇宙人生的哲学反思 | 第22-23页 |
(三) 精神人格的审美救赎 | 第23-24页 |
三、审美理想的尚合 | 第24-29页 |
(一) 生命:大化同流的人格追求 | 第24-25页 |
(二) 生活:优美谐和的艺术理想 | 第25-27页 |
(三) 生存:万物一体的美感境界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致“合”而立——宗白华美感思想的理论构成 | 第29-46页 |
一、美感思想中的逻辑演进之合 | 第29-35页 |
(一) 本体同构: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 第29-31页 |
(二) 生命同构:泛神论的逻辑转向 | 第31-34页 |
(三) 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逻辑终归 | 第34-35页 |
二、美感发生中身、心、象之合 | 第35-41页 |
(一)“空灵”的审美之心 | 第35-36页 |
(二)“充实”的审美之身 | 第36-37页 |
(三)“虚实相生”的审美之象 | 第37-41页 |
三、美感类型中审美实践与物质实践之合 | 第41-46页 |
(一) 悬设美的理想建构 | 第41-42页 |
(二) 体悟美的真相启示 | 第42-43页 |
(三)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 第43-46页 |
第三章 体“合”而用——宗白华的美感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6-56页 |
一、美感理论的三重指向 | 第46-50页 |
(一) 学以致用的价值追求 | 第46-47页 |
(二) 贯融中西的学术胸襟 | 第47-49页 |
(三) 世界文化的创造视野 | 第49-50页 |
二、审美体验的三层结构 | 第50-53页 |
(一) 感性的情感体验 | 第50-51页 |
(二) 理性的思维体验 | 第51-52页 |
(三) 艺术的生命体验 | 第52-53页 |
三、审美实践的三个维度 | 第53-56页 |
(一) 艺术鉴赏中的美感培育 | 第53-54页 |
(二) 艺术创造中的人格塑造 | 第54页 |
(三) 艺术人生化的理想建构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