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19页
ABSTRACT第19-25页
导论第25-39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5-31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8页
  (二) 境外研究现状第28-31页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第31-33页
  (一) 理论意义第31-32页
  (二) 实际意义第32-33页
 三、本文的写作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3-36页
  (一) 写作内容第33-35页
  (二) 研究方法第35-36页
 四、本文的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第36-39页
  (一) 基本观点第36-37页
  (二) 创新之处第37-39页
第一章 霍尔文化理论的出场背景第39-54页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39-4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9-40页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和使命第40-42页
 二、战后英国“消费资本主义”时代转型第42-45页
  (一) 战后英国“消费资本主义”时代的形成第43-44页
  (二) “福利国家”及其影响第44-45页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现实困境第45-48页
  (一) 消费资本主义时代“大众文化”的出场第45-46页
  (二)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第46-48页
 四、英国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新反思的理论需要第48-52页
  (一) 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思考第49页
  (二) 英国社会主义革命新策略的失败及反思第49-52页
 小结:新的时代命题与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第52-54页
第二章 霍尔文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第54-80页
 一、马克思主义与霍尔文化研究的理论底色第54-59页
  (一) 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纠偏构成霍尔文化研究的主线第54-56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建构了霍尔文化理论的基础第56-59页
 二、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与霍尔的文化理论主题第59-64页
  (一)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主张第60页
  (二) 文化马克思主义学派与霍尔文化研究的议题第60-64页
 三、阿尔都塞的“结构马克思主义”与霍尔文化理论的意识形态性第64-68页
  (一) 阿尔都塞“结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路向第65-66页
  (二) 阿尔都塞学说与霍尔文化研究意识形态视角的确立第66-68页
 四、葛兰西的文化权力观与霍尔的文化政治学第68-73页
  (一)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第69-70页
  (二)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霍尔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激活”第70-73页
 五、拉克劳、墨菲的政治哲学与霍尔文化研究的微观政治转向第73-78页
  (一) 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文化理论第74-75页
  (二)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霍尔文化理论的“后现代性”第75-78页
 小结:马克思主义构成霍尔文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第78-80页
第三章 霍尔文化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第80-117页
 一、文化内涵与历史使命的再定义第80-86页
  (一) 重新界定文化内涵的必要性第80-81页
  (二) 文化内涵的阐释第81-84页
  (三) 文化研究的使命第84-86页
 二、大众文化的内在本质与社会功能第86-93页
  (一) 大众文化本质的阶级性分析第87-89页
  (二) 大众文化功能的整体性分析第89-93页
 三、亚文化的存在样态与政治诉求第93-98页
  (一) “青年亚文化”的新含义第93-94页
  (二) 青年亚文化的阶级本质第94-96页
  (三) 青少年亚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第96-98页
 四、媒介文化与政治经济学的“接合”第98-105页
  (一) 媒介文化的本质与特征第99-102页
  (二) 深刻剖析传播过程及其功能的实现第102-105页
 五、族群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政治诉求第105-110页
  (一) 70年代文化研究与种族第106-107页
  (二) 80-90年代族裔散居与文化认同第107-110页
 六、全球后现代文化与多元政治第110-115页
  (一) 全球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兴起第111-112页
  (二) 全球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发展路向第112-115页
 小结:霍尔文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思想特征第115-117页
第四章 霍尔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第117-139页
 一、文化理论的总体性辩证研究方法第117-123页
  (一) 总体性思维原则的建构第118-120页
  (二) 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第120-123页
 二、文化理论的历史场域分析法第123-127页
  (一) 历史场域分析法的科学内涵及特征第123-124页
  (二) 霍尔对历史场域分析法的坚持和创新第124-127页
 三、文化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第127-130页
  (一) “经济首要地位”研究立场的申明第128页
  (二) 文化实践的政治经济语境分析第128-129页
  (三) 文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第129-130页
 四、文化理论的问题意识与实证分析方法第130-133页
  (一) 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研究”的内涵第130-131页
  (二) 文化理论的问题意识与实证分析第131-133页
 五、现实文化现象的深层剖析方法第133-136页
  (一) 对马克思“抽象-具体”方法的阐释和运用第133-134页
  (二) 深入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第134页
  (三) 重视对文化表象“非决定方面”的辩证分析第134-136页
 小结: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方法论与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第136-139页
第五章 霍尔文化理论的历史评价第139-170页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理论的话语权第139-142页
  (一) 文化是一幅有待展开的画卷第139-140页
  (二) 文化分析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第140-142页
 二、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第142-153页
  (一) “生产”视角第142-144页
  (二) “权力”视角第144-147页
  (三) 意识形态视角第147-150页
  (四) 阶级视角第150-153页
 三、重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第153-157页
  (一) 对文化维度下社会历史现实的型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第154-155页
  (二) 创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叙事方式第155-156页
  (三) 抵制旧唯物主义对文化的“反映论”式理解第156-157页
 四、重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第157-160页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探索及影响第158页
  (二) 重建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具体方法第158-160页
 五、批判西方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误读第160-167页
  (一) 批判并抵制文化研究“彻底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第161-163页
  (二) 批判并澄清文化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的误读第163-165页
  (三) 批判并回应“文化研究就是文化决定论”的理论误读第165-167页
 小结:霍尔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第167-170页
第六章 霍尔文化理论的当代启示第170-190页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点第170-174页
  (一)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表征第170-172页
  (二)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命题第172-174页
 二、文化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第174-179页
  (一) 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化”的历史境遇第174-176页
  (二) “他者”出场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正向促进第176-177页
  (三) 文化多样性境遇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第177-179页
 三、文化创新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79-184页
  (一) 文化的“自主性”特征与文化生产规律再认识第179-181页
  (二) 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实现条件第181-184页
 四、文化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动力作用第184-187页
  (一) 经济政治文化的协同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184-185页
  (二) 文化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第185-187页
 小结:霍尔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当代启示第187-190页
结语第190-194页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90-193页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93-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1-20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笞辩情况表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彼得·基维情感认知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中国汉前四灵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