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作物群体结构、产量与植物避阴反应第7-8页
   ·植物避阴反应研究进展第8-11页
     ·避阴反应第8页
     ·光信号第8-9页
     ·光受体第9-10页
     ·避阴反应的激素调控第10-11页
     ·玉米避阴反应研究进展第11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1-13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的避阴反应第13-34页
   ·材料方法第13-15页
     ·试验地点第13-14页
     ·试验设计第14页
     ·测定项目第14-15页
     ·数据分析第15页
   ·结果分析第15-31页
     ·栽培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5-16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生物量积累的调控第16-18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叶片形态的调控第18-25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鞘形态的调控第25-27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节间形态的调控第27-31页
   ·讨论第31-34页
     ·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形态的调控第31-32页
     ·种植密度对玉米节间形态的调控第32页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物量积累及产量形成的调控第32-34页
第三章 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田间光照特征及光受体的响应第34-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试验地点第34页
     ·试验设计第34页
     ·测定项目第34-36页
     ·数据分析第36页
   ·结果分析第36-43页
     ·田间光照特征第36-41页
     ·不同密度下玉米光敏色素基因的表达第41-43页
   ·讨论第43-45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田间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第43-44页
     ·栽培密度对玉米田间光质的影响第44页
     ·玉米光信号识别第44-45页
第四章 玉米避阴反应中的激素调控第45-7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试验地点第45页
     ·试验设计第45页
     ·测定项目第45-47页
     ·数据分析第47页
   ·结果分析第47-72页
     ·避阴反应对玉米内源赤霉素信号的调控第47-49页
     ·避阴反应对玉米内源乙烯信号的调控第49-51页
     ·避阴反应对其他内源激素含量的调控第51-53页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第53-62页
     ·乙烯利和氨氧乙酸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第62-72页
   ·讨论第72-75页
     ·避阴反应对玉米内源激素信号的调控第72-73页
     ·乙烯调控玉米避阴反应第73-74页
     ·赤霉素调控玉米避阴反应第74-75页
第五章 遮阴和株行配置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第75-92页
   ·材料方法第75-76页
     ·试验地点第75页
     ·试验设计第75-76页
     ·测定项目第76页
     ·数据分析第76页
   ·结果分析第76-89页
     ·遮阴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第76-82页
     ·株行配置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第82-89页
   ·讨论第89-92页
     ·光照强度调控玉米的产量形成第89-90页
     ·光照强度调控玉米的茎叶形态第90页
     ·种植行向调控玉米的生物量积累及产量形成第90-91页
     ·种植行向调控玉米的茎叶形态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论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介第107页
发表论文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素添加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种间关系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下一篇:冬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物质运转和水分利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