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非生物胁迫 | 第13-16页 |
·重金属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Cu~(2+)胁迫的机制和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MBF1 参与胁迫应答调控 | 第16-18页 |
·转录组 | 第18-20页 |
·转录组测序 | 第18-19页 |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 | 第19-20页 |
·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 | 第19页 |
·选择性剪接的表征与检测 | 第19-20页 |
·融合基因的检测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材料 | 第21页 |
·菌株 | 第21页 |
·载体 | 第21页 |
·数据库和生物软件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9页 |
·转录组测序 | 第21-25页 |
·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1-22页 |
·测序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22-23页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23页 |
·与参考序列比对 | 第23页 |
·测序质量评估 | 第23页 |
·基因表达量计算 | 第23-2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24页 |
·Gene Ontology之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24-25页 |
·Gene Ontology之功能分类分析 | 第25页 |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25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25-27页 |
·酵母RNA的提取 | 第25页 |
·RT-PCR获取c DNA | 第25页 |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量 | 第25-27页 |
·BMH1 和MBF1 在酵母中的诱导表达 | 第27-29页 |
·酵母Y258 基因组的提取 | 第27页 |
·重组质粒p EGH-rad24m的构建 | 第27页 |
·BMH1 诱导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 | 第27-28页 |
·p EGH-mbf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8页 |
·MBF1 诱导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9-49页 |
·RNA提取的质量检测结果 | 第29页 |
·转录组测序质量检测结果 | 第29-32页 |
·原始数据处理统计结果 | 第29-30页 |
·数据比对统计结果 | 第30-31页 |
·饱和度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随机性分析结果 | 第32页 |
·受MBF1 调控的基因 | 第32-33页 |
·受MBF1 调控的基因的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受MBF1 调控的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受Cu~(2+)胁迫影响的基因 | 第36-37页 |
·受Cu~(2+)胁迫影响的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受Cu~(2+)胁迫影响的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受MBF1 调控的Cu~(2+)胁迫基因 | 第40-41页 |
·对差异基因的Real-Time PCR验证结果 | 第41-47页 |
·pEGH-rad24m和pEGH-mbf1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BMH1 和MBF1 的诱导表达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8页 |
·受MBF1 调控的基因 | 第49-51页 |
·MBF1 广泛参与了各种生命过程 | 第49页 |
·氧化磷酸化是受MBF1 调控的主要通路 | 第49-51页 |
·受Cu~(2+)胁迫影响的基因 | 第51-54页 |
·Cu~(2+)胁迫下酵母细胞产生了应激反应 | 第51-52页 |
·过氧化物酶体是受Cu~(2+)胁迫影响的主要通路 | 第52-54页 |
·受MBF1 调控的Cu~(2+)胁迫应答基因 | 第54-58页 |
·氧化磷酸化通路既受MBF1 调控又受Cu~(2+)胁迫影响 | 第54-55页 |
·基因转录既受MBF1 调控又受Cu~(2+)胁迫影响 | 第55-56页 |
·MFS转运蛋白的合成既受MBF1 调控又Cu~(2+)胁迫影响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氧化磷酸化是受MBF1 调控的主要通路 | 第58页 |
·过氧化物酶体是受Cu~(2+)胁迫影响的主要通路 | 第58页 |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是Cu~(2+)和MBF1 协同作用的关键位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