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生态分析 | 第14-35页 |
| ·互联网金融范围及其发展历程 | 第14-18页 |
|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 第14-16页 |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第16-18页 |
| ·互联网金融的组成结构 | 第18-35页 |
| ·互联网金融模式辨析界定 | 第18-21页 |
| ·类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平台技术与业务流程 | 第21-23页 |
|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基金网销模式的后台支持和业务结构 | 第23-25页 |
| ·类众安在线的互联网保险模式业务运营过程 | 第25-26页 |
| ·类蚂蚁微贷的大数据贷款模式业务流程 | 第26-30页 |
| ·P2P借贷平台模式的运营过程 | 第30-32页 |
| ·以众筹网为代表的众筹模式运营方式 | 第32-35页 |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化过程 | 第35-43页 |
| ·第三方支付的人才结构 | 第35-37页 |
| ·支付系统、网站建设环节的平台建设人才需求 | 第35-36页 |
| ·支付系统、网站运营维护环节的平台运维人才需求 | 第36页 |
| ·市场拓展环节的O2O人才需求 | 第36页 |
| ·增值环节的产品开发人才需求 | 第36-37页 |
| ·类余额宝的基金网销模式核心人才需求 | 第37页 |
| ·互联网保险的人才结构 | 第37-39页 |
| ·产品设计环节的产品研发人才需求 | 第38页 |
| ·大数据人才参与产品设计与定价核保 | 第38页 |
| ·业务支持层面的平台建设、运维人才需求 | 第38-39页 |
| ·大数据贷款的人才结构 | 第39-40页 |
| ·蚂蚁微贷的贷款产品开发人员需求 | 第39页 |
| ·蚂蚁微贷核心人才需求——大数据人才 | 第39-40页 |
| ·蚂蚁微贷的信用评定人才需求 | 第40页 |
| ·P2P借贷的人才结构 | 第40-41页 |
| ·众筹的核心人才——项目推广人才需求 | 第41页 |
| ·互联网金融人才结构 | 第41-43页 |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人才知识技能要素浅析 | 第43-50页 |
| ·平台建设运维人才知识与技能特征 | 第43-44页 |
| ·平台开发维护人才所需知识技能 | 第43页 |
| ·网站运营人才所需知识技能 | 第43-44页 |
| ·产品开发人才的复合性特征 | 第44-45页 |
| ·产品开发人员需互联网产品开发与金融产品开发复合经验 | 第44页 |
| ·产品开发人员需了解行业用户需求 | 第44-45页 |
| ·掌握一定互联网技术、营销知识有助于产品开发的落实 | 第45页 |
| ·大数据科学家人才特征 | 第45-46页 |
| ·大数据和大数据人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核心技术和人才 | 第45-46页 |
| ·大数据科学家品质、技能要素浅析 | 第46页 |
| ·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价人才复合性特征 | 第46-47页 |
| ·O2O人才基本特征 | 第47-48页 |
| ·项目推广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分析 | 第48-49页 |
| ·互联网金融人才知识技能总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 ·总结 | 第50页 |
| ·展望 | 第50-52页 |
|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