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一)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 | 第9页 |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 第9页 |
(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 第9-11页 |
(四) 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的借鉴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对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页 |
(二)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三) 观察法 | 第15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王崧舟其人及其专业成长 | 第17-20页 |
一、 王崧舟其人 | 第17-18页 |
二、 王崧舟专业成长历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及特征 | 第20-30页 |
一、 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式 | 第20-23页 |
(一) 会心吟诵得其韵——诵读 | 第20-21页 |
(二) 诚心直观得其象——举象造境 | 第21-22页 |
(三) 潜心涵泳得其意——共感 | 第22-23页 |
二、 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23-30页 |
(一) 让诗词以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 | 第23-24页 |
(二) 让学生在个性张扬中感悟 | 第24-26页 |
(三) 让学生在留白处自由表达 | 第26-27页 |
(四) 对诗词蕴藏文化内涵的寻根 | 第27-28页 |
(五) 高效的课堂对话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王崧舟古诗词教学特征的启示 | 第30-37页 |
一、 教师应该生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30-32页 |
二、 教师应该做到备课的精神三变 | 第32-34页 |
三、 教师应该倾听、理解及多向度应对 | 第34-36页 |
四、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反思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