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 三七及其药用价值第13-26页
   ·三七概述第13-14页
   ·三七的药用价值第14-15页
   ·三七连作障碍第15-17页
   ·根际微生物第17-20页
   ·分子微生物技术第20-24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第26-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26页
   ·方法第26-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56页
   ·三七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31-32页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基因拷贝数量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高通量测序研究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第33-56页
 3 讨论第56-58页
第三章 三七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第58-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土样来源第58页
   ·方法第58-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8页
   ·三七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基因拷贝数量第59-60页
   ·高通量测序研究三七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第60-68页
 3 讨论第68-71页
第四章 三七根际土壤纯培养真菌多样性第71-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土样来源第71页
   ·分离培养基第71页
   ·真菌分离及初步归类第71-72页
   ·ITS基因序列测定第72-73页
   ·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73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87页
   ·三七根际土壤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第73-74页
   ·三七根际土壤纯培养真菌的类群分布第74-87页
 3 讨论第87-89页
第五章 三七根际土壤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第89-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土样来源第89页
   ·分离培养基第89-90页
   ·菌株分离第90页
   ·菌株的初步归类第90页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第90-91页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91-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103页
   ·三七根际土壤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类群分布第92-101页
   ·纯培养与免培养方法分析三七根际土壤放线菌比较第101-103页
 3 讨论第103-105页
第六章 三七根腐病生防菌的活性筛选第105-11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6页
   ·材料第105页
   ·方法第105-10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6-107页
   ·真菌抗菌活性第106页
   ·放线菌抗菌活性第106-107页
 3 讨论第107-113页
   ·真菌抗菌活性第107-109页
   ·放线菌抗菌活性第109-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结论第113-114页
   ·主要创新点第114页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5页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夜间迁徙鸟类研究
下一篇:云南松及其近缘种树皮挥发性成分及原花青素分布式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