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我国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文献分析法第12页
     ·实证调查法第12-13页
     ·访谈法第13页
     ·归纳法第13页
     ·综合分析法第13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调查问卷、访谈、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3页
     ·多学科相结合的理论视角第13页
     ·将国外研究成果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对策第13-14页
     ·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伦理素质高低的评判标准第14-15页
2. 生态伦理和生态伦理素质概述第15-27页
   ·生态伦理和生态伦理思想第15-21页
     ·生态伦理的概念第15-16页
     ·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16-21页
   ·生态伦理素质第21-24页
     ·生态伦理素质的概念第21页
     ·生态伦理素质的要素及其关系第21-24页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重要性第24-27页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第24页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4-25页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第25页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第25-27页
3. 我国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河南省为例第27-36页
   ·关于“河南省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调查”的几点说明第27-29页
     ·调查对象第27-28页
     ·调查内容第28页
     ·生态伦理素质的评判标准第28页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第28-29页
   ·“河南省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调查”的结果第29-34页
     ·城市人群的生态伦理素质高于农村人群第30-31页
     ·男性与女性的生态伦理素质基本相当第31-33页
     ·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群的生态伦理素质高于低学历人群第33-34页
   ·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第34-36页
     ·学校教育的欠缺第34-35页
     ·政府、媒体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足第35页
     ·法制不健全第35-36页
4. 国外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做法第36-39页
   ·澳大利亚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做法第36-37页
     ·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第36页
     ·提高学校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多元化和实践性第36-37页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第37页
   ·新加坡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做法第37-38页
     ·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手段第37页
     ·高覆盖率的生态保护教育第37页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第37-38页
   ·日本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做法第38-39页
5. 提高我国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的对策第39-46页
   ·加强学校教育,完善生态伦理素质教育体系第39-42页
     ·学前教育第40页
     ·中小学教育第40页
     ·大学教育第40-42页
   ·健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规规章,完善监督机制第42-43页
   ·提高媒体责任意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第43页
   ·发挥社区功能,引导公民生态行为方式第43-44页
   ·发展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1第51-55页
附录2第55-56页
附录3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以浚县庙会神灵崇拜为切入点
下一篇: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