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2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学界关于休谟的“规则”概念的相关研究和主要观点 | 第15-23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说明 | 第23-26页 |
第四节 休谟原著名称缩写和版本使用说明 | 第26-28页 |
第一章 休谟对两类“规则”论述的两条线索概览——从认识论、情感论和道德学分析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第一类规则即“自然的心理规则”的线索表现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第二类规则即“反省的规范规则”的线索体现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两类“规则”的本性及其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 第35-115页 |
第一节 “规则”的文本线索梳理——休谟如何提出两类‘规则’ | 第35-42页 |
第二节 认识论中的“规则”究竟是什么 | 第42-55页 |
·“观念是印象的摹本”是否属于“规则”的两类范畴 | 第42-44页 |
·几处关于“规则”的文本分析——再现两类规则的本性 | 第44-46页 |
·两类规则的范围界定问题 | 第46-55页 |
第三节 两类“规则”的形成或来源问题 | 第55-75页 |
·学界对两类规则形成问题的讨论及其分析评价 | 第55-60页 |
·如何理解习惯原则下两类规则的形成——两类规则都是‘习惯’的产物 | 第60-71页 |
·对2.3.1中提到的部分学者观点的再探讨 | 第71-75页 |
第四节 两类“规则”发挥作用的问题 | 第75-89页 |
·两类规则何以发挥作用 | 第75-79页 |
·两类规则如何影响信念的合理性 | 第79-89页 |
第五节 如何理解“规则”的可辩护性与合理性 | 第89-115页 |
·休谟对规则做出的经验解释——与笛卡尔、马勒勃朗士的相关思路的异同 | 第89-95页 |
·衡量“规则”的标准:准则——规则何以成为“反省的规范规则” | 第95-108页 |
·规则所具有的规范作用的权威性问题或合理性保证问题探究 | 第108-115页 |
第三章 两类“规则”对情感的影响与表现 | 第115-123页 |
第一节 休谟在情感讨论中对两类“规则”的运用表现 | 第115-118页 |
第二节 两类“规则”如何作用于情感(passion) | 第118-123页 |
第四章 两类“规则”在道德判断、行为方式中的角色、表现与应用 | 第123-165页 |
第一节 “两类规则”模式在道德情操和道德判断讨论中的运用和表现 | 第123-136页 |
·提出问题:道德情操(moral sentiment)是感觉(sensation)、情绪(emotion)还是态度(attitude)?——斯可鲁通与瓦尔纳观点的对立 | 第123-126页 |
·休谟在道德情操和道德判断讨论中对两类规则的运用——回答“道德情操”是情绪(emotion)还是态度(attitude) | 第126-129页 |
·道德赞许何以发生——同情机制被反省的规范规则所纠正 | 第129-132页 |
·休谟对原则可靠性准则和公平公正准则的运用——纠正道德判断的片面性 | 第132-136页 |
第二节 对“因果条件论”和“客观公正论”两种观点的解读和回应 | 第136-142页 |
·对菲利普·默瑟(Philip.Mercer)为代表的“因果条件论”解释的解析和质疑 | 第136-139页 |
·对以雷切尔·基德为代表的“客观公正论”的评析 | 第139-142页 |
第三节 休谟在人类行为探讨中对“规则”的运用 | 第142-150页 |
·“人为的德”作为在人类行为中应用“反省的规范规则”的实例——以正义规则中的财产权规则为例说明 | 第142-147页 |
·正义规则作为反省的规范规则的一种具体形式——具有反省、纠正、指导等特征 | 第147-150页 |
第四节 休谟与亚当·斯密对待“规则”的异同 | 第150-165页 |
·休谟和斯密如何看待道德中的“规则” | 第150-154页 |
·规则在道德行为中的两类模式与单一模式——休谟和斯密的差异 | 第154-160页 |
·道德规则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 第160-165页 |
第五章 休谟的“规则”与规范性问题 | 第165-185页 |
第一节 学界对于休谟哲学的规范性问题的研究视角及其主要观点 | 第166-170页 |
第二节 休谟哲学的规范性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探究 | 第170-185页 |
·作为自反性(reflexivity)的规范性——以安妮特·贝尔与克里斯廷·科斯高德为例 | 第170-175页 |
·两个问题的消解:a.因果推理的标准与b.偏爱因果推理实践的原因 | 第175-178页 |
·两类规则与两类关系 | 第178-180页 |
·利用“两类规则”对个体心理主义和道德主观主义的回应 | 第180-185页 |
结语 | 第185-188页 |
附录:休谟原著出版时间表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