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排气噪声有源消声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管道有源消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9-14页 |
·国外管道有源消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9-12页 |
·国内管道有源消声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管道有源噪声控制的声学特性研究 | 第17-31页 |
·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组成及频谱分析 | 第17-20页 |
·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组成 | 第17-19页 |
·排气噪声的频谱分析 | 第19-20页 |
·管道噪声的声学基础 | 第20-22页 |
·声压与声强 | 第20-21页 |
·管道驻波的形成 | 第21-22页 |
·管道内平面波产生机理 | 第22-26页 |
·管道有源消声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31-45页 |
·自适应滤波的原理及LMS算法 | 第31-35页 |
·自适应LMS算法 | 第32-33页 |
·LMS算法收敛性分析 | 第33-35页 |
·基于滤波-U算法的AANC系统的分析 | 第35-39页 |
·自适应RLMS算法的导出 | 第35-37页 |
·滤波-U算法的实现 | 第37-39页 |
·发动机排气噪声有源控制中模糊控制算法的探讨 | 第39-44页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39-40页 |
·FANC系统中模糊控制算法的分析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系统控制算法仿真 | 第45-71页 |
·LMS算法与RLMS算法的仿真比较 | 第45-55页 |
·单频信号激励 | 第45-51页 |
·多频信号激励 | 第51-55页 |
·FULMS算法的Simulink仿真研究 | 第55-63页 |
·单频信号激励下FULMS算法的仿真 | 第57-62页 |
·窄带信号激励下FULMS算法的仿真 | 第62-63页 |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 第63-68页 |
·MATLAB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3-64页 |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分析 | 第64-68页 |
·模糊控制算法与自适应算法的比较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系统的模拟实验 | 第71-84页 |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系统的实验方案总体设计 | 第71-73页 |
·发动机排气管道有源消声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71-72页 |
·数据采集与信号的实时处理 | 第72-73页 |
·发动机排气管道有源消声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73-79页 |
·TMS320F28335芯片的选择 | 第73-74页 |
·D/A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74-75页 |
·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75-77页 |
·功放电路的设计 | 第77-79页 |
·发动机排气管道有源消声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79-82页 |
·单极管道有源消声系统软件控制流程 | 第79页 |
·A/D转换模块的软件设置 | 第79-80页 |
·F28335串行外设接口(SPI)的软件设置 | 第80-8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全文的工作总结 | 第84-85页 |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作者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