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牡蛎壳材料去除Cr(Ⅵ)离子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牡蛎壳的结构与应用第10-12页
   ·铬污染来源、特点及危害第12-14页
     ·铬污染来源第12-13页
     ·含铬废水特点第13-14页
     ·铬污染的危害第14页
   ·Cr(VI)离子废水处理方法简述第14-17页
     ·化学法第14-16页
     ·膜分离法第16页
     ·吸附法第16页
     ·离子交换法第16-17页
     ·气浮法第17页
     ·生化法第17页
     ·生物吸附法第17页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未改性牡蛎壳去除 Cr(VI)离子的研究第19-32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9-20页
   ·实验原理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2页
     ·实验试剂第20页
     ·Cr(VI)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0-21页
     ·Cr(VI)离子浓度测定第21-22页
     ·计算公式第22页
   ·吸附实验步骤第22-23页
     ·影响吸附效果因素实验第22-23页
     ·通过 SEM、 EDS 和 XRD 表征未改性牡蛎壳第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30页
     ·起始 Cr(VI)离子模拟废水浓度的影响第23-24页
     ·牡蛎壳粉末粒度的影响第24-25页
     ·环境温度的影响第25-26页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26-28页
     ·Cr(VI)离子模拟废水溶液 pH 值的影响第28-29页
     ·未改性牡蛎壳的微观结构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改性牡蛎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32-40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原料预处理第33页
     ·样品制备第33-34页
     ·烧结过程第34页
     ·水热过程第34页
     ·Cr(VI)离子测定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烧结温度对改性牡蛎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水热温度对改性牡蛎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水热时间对改性牡蛎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改性牡蛎壳材料的表征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改性牡蛎壳材料去除 Cr(VI)离子的研究第40-49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页
   ·实验原理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1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40页
     ·Cr(VI)的浓度测定第40页
     ·计算公式第40页
     ·吸附效果因素实验第40-41页
     ·通过 SEM、 XRD、 EDX 表征材料微观结构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初始 Cr(VI)离子浓度对改性牡蛎壳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环境温度对改性牡蛎壳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2-44页
     ·吸附时间对改性牡蛎壳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溶液 pH 值对改性牡蛎壳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材料的微观表征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改性牡蛎壳材料对含 Cr(VI)离子的动态吸附实验研究第49-56页
   ·实验材料、仪器及装置第49页
   ·实验原理第49-50页
   ·实验方法第50页
     ·Cr(VI)离子测定第50页
     ·动态吸附操作过程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第一组实验第50-53页
     ·第二组实验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介第62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藻细胞次生代谢嗅味物质的分析与去除研究
下一篇:苯酚废水的电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