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藻细胞次生代谢嗅味物质的分析与去除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引言第10页
   ·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及种类第10-15页
     ·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第10-11页
     ·水中嗅味物质的种类第11-15页
   ·水中嗅味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感官分析方法第15-17页
     ·化学分析方法第17-21页
     ·感官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第21-22页
   ·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工艺研究进展第22-30页
     ·生物处理法第22-23页
     ·活性炭吸附法第23-24页
     ·化学氧化法第24-30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0-32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水中典型嗅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2-51页
   ·引言第32-33页
   ·实验部分第33-36页
     ·试剂与仪器第33页
     ·实验方法及装置第33-36页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吹扫捕集 -GC/MS 分析条件优化第36-44页
     ·内标物质及定量离子的选择第36-39页
     ·程序升温速率的选择第39页
     ·分流比的选择第39-40页
     ·样品吹扫温度的选择第40-41页
     ·盐浓度的选择第41-42页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回收率第42-43页
     ·实际水体分析第43-44页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固相微萃取 -GC/MS 分析条件优化第44-50页
     ·萃取纤维的选择第44-45页
     ·盐浓度的选择第45页
     ·萃取温度的选择第45-46页
     ·萃取时间的选择第46-47页
     ·解吸时间的选择第47页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回收率第47-48页
     ·实际水体分析第48-49页
     ·两种前处理方法对比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嗅味物质第51-64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部分第51-53页
     ·试剂与仪器第51页
     ·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第51-53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臭氧稳定浓度的确定第53-54页
     ·pH 值对嗅味物质去除的影响第54-55页
     ·反应时间对嗅味物质去除的影响第55-56页
     ·嗅味物质起始浓度对嗅味物质去除的影响第56-57页
     ·臭氧和次氯酸钠氧化去除嗅味物质效果对比第57-58页
     ·臭氧氧化去除嗅味物质反应历程探讨第58-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臭氧氧化去除库氏鞘丝藻及其次生代谢嗅味物质第64-74页
   ·引言第64页
   ·实验部分第64-66页
     ·试剂与仪器第64-65页
     ·库氏鞘丝藻的培养第65页
     ·库氏鞘丝藻胞内外土臭素的提取第65页
     ·土臭素的分析测定方法第65-66页
     ·臭氧氧化去除土臭素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库氏鞘丝藻的生长曲线第66-67页
     ·库氏鞘丝藻的形态观察第67页
     ·臭氧氧化去除库氏鞘丝藻及其胞内外土臭素第67-68页
     ·臭氧氧化降解库氏鞘丝藻中土臭素的影响因素第68-71页
     ·臭氧氧化的除藻机理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化学氢—硫自养协同反硝化去除水中硝酸盐工艺及其优化
下一篇:改性牡蛎壳材料去除Cr(Ⅵ)离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