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9-12页 |
| 前言 | 第12-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2-19页 |
| ·孔隙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微观渗流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 第1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26页 |
|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2-23页 |
| 2 构造特征 | 第23页 |
| 3 沉积特征 | 第23-24页 |
| 4 储层特征 | 第24-25页 |
| 5 开发状况及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 第25-26页 |
| 第2章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6-52页 |
| ·矿物岩石特征 | 第26-27页 |
| ·岩石骨架特征 | 第26页 |
| ·矿物组成 | 第26-27页 |
| ·孔喉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27-37页 |
| ·孔隙类型及其特征 | 第27-30页 |
| ·喉道类型及其特征 | 第30-32页 |
| ·裂缝类型及其特征 | 第32-34页 |
| ·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特征 | 第34-37页 |
| ·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 第37-43页 |
| ·基于图像分析的分形表征 | 第38-39页 |
| ·基于压汞曲线的分形表征 | 第39-43页 |
|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划分 | 第43-49页 |
| ·划分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孔隙结构分类及特征 | 第44-49页 |
| ·不同孔隙结构的渗流特征 | 第49-52页 |
| ·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 | 第49页 |
| ·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 | 第49-52页 |
| 第3章 孔隙结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52-100页 |
| ·沉积微相与孔隙结构 | 第52-63页 |
| ·沉积微相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不同砂体类型内孔隙结构分布 | 第55-60页 |
| ·不同砂体内孔隙结构的平面分布 | 第60-63页 |
| ·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 | 第63-87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63-79页 |
| ·成岩标志及阶段划分 | 第79-82页 |
| ·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82-87页 |
| ·水驱程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87-100页 |
| ·岩心分析法研究水洗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88-91页 |
| ·数值方法研究不同水驱阶段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参数的变化 | 第91-100页 |
| 第4章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 第100-124页 |
| ·不同微观孔隙结构和微观剩余油的关系 | 第100-117页 |
| ·微观剩余油研究方法 | 第100-104页 |
| ·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104-106页 |
| ·微观剩余油的形成机理 | 第106-110页 |
| ·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与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 第110-117页 |
| ·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 | 第117-120页 |
| ·剩余油挖潜对策 | 第120-124页 |
| ·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0-121页 |
| ·不同微相砂体内剩余油挖潜 | 第121-124页 |
| 结论 | 第124-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31-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
| 详细摘要 | 第133-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