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行政立法的网络听证制度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3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 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 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一章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基本理论第13-26页
 第一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基本概念第13-15页
  一、 行政立法的概念第13-14页
  二、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涵义第14-15页
 第二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特点第15-17页
  一、 公民参与的直接性第15页
  二、 听证范围的广泛性第15-16页
  三、 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第16页
  四、 听证过程的高效性第16-17页
 第三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功能第17-22页
  一、 收集信息的功能第17页
  二、 提高行政立法的民主性和正当性第17-18页
  三、 促进良法的产生第18-19页
  四、 加强对行政立法权的监督第19-20页
  五、 立法宣传功能第20-22页
 第四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一、 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第22-23页
  二、 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第23-24页
  三、 德国的法治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第24-26页
第二章 行政立法听证的方式、主体与范围第26-35页
 第一节 行政立法听证方式第26-27页
 第二节 行政立法听证主体第27-31页
  一、 行政立法听证的组织机关第27页
  二、 行政立法听证主持人第27-29页
  三、 行政立法听证的当事人和参加人第29-30页
  四、 行政立法听证当事人的代理人第30-31页
 第三节 行政立法听证的范围第31-35页
  一、 确定行政立法听证适用范围的原则第31-32页
  二、 确定行政立法听证范围的主要方式第32-33页
  三、 确定行政立法听证范围的标准第33-35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现状及问题第35-45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现状第35-38页
  一、 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征集立法项目及建言献策第35-36页
  二、 在线对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第36-37页
  三、 开展立法网络听证会第37-38页
  四、 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行政立法民意调查第38页
 第二节 我国行政立法网络听证存在的问题第38-45页
  一、 “数字鸿沟”的困境第39页
  二、 网络参与平台的安全隐患第39-40页
  三、 部分网民的非理性参与第40-43页
  四、 公民网络参与的有效性问题第43-45页
第四章 完善行政立法网络听证制度的构想第45-52页
 第一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准备工作第45-48页
  一、 选定权威的网络平台第46-47页
  二、 确定听证的参加主体第47-48页
  三、 发布通知和公告第48页
 第二节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会的实施程序第48-52页
  一、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会的预备第48-49页
  二、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会的陈述第49页
  三、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会的辩论第49-50页
  四、 对公众意见的整理和总结第50页
  五、 行政立法网络听证的回应机制及效力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指导中相对人权利保障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程序性权利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