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行政资产 | 第19-20页 | 
| ·海事行政资产 | 第20-21页 | 
|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 | 第21-23页 | 
|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方法 | 第23页 | 
| ·“一转、八拓” | 第23页 | 
| ·“两优化” | 第23页 | 
| ·“三融合” | 第23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4页 | 
| ·公共预算理论 | 第24-25页 | 
| ·经济效率理论 | 第25-26页 | 
| 第3章 山东海事系统行政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7页 | 
| ·山东海事行政资产管理现状 | 第26-31页 | 
| ·海事系统行政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 第26-27页 | 
| ·山东海事行政资产的基本构成 | 第27-29页 | 
| ·山东海事行政资产的管理情况 | 第29-31页 | 
| ·山东海事系统行政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预算审批效率不高且效果不佳 | 第31-32页 | 
| ·行政资产采购或建设不规范 | 第32页 | 
| ·行政资产及运维费分配不科学 | 第32-33页 | 
| ·行政资产的使用管理存在问题 | 第33页 | 
| ·行政资产运维管理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 ·行政资产处置管理存在问题 | 第34页 | 
| ·山东海事系统行政资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海事行政资产管理具有先天的体制缺陷 | 第34页 | 
| ·海事行政资产管理无法应用委托代理和市场化竞争机制 | 第34-35页 | 
| ·海事行政资产管理缺少科学的执行标准和考评标准 | 第35页 | 
| ·海事行政资产管理信息不全导致问题发现难和制度落实难 | 第35-37页 | 
| 第4章 “全息化”行政资产管理的模式构建和实施 | 第37-51页 | 
| ·山东海事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37-45页 | 
| ·建立行政资产管理由“静态”到“动态”转变机制 | 第38-39页 | 
| ·建立行政资产管理的八个拓展“维度” | 第39-42页 | 
| ·建立执行考核标准和制度落实两种“优化”机制 | 第42-45页 | 
| ·建立理念与技术、制度与措施、传统与创新的三融合机制 | 第45页 | 
|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的实践条件 | 第45-48页 | 
| ·信息技术条件 | 第46页 | 
| ·制度保障条件 | 第46-47页 | 
|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条件 | 第47-48页 | 
|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的作用 | 第48-51页 | 
| ·消除现有行政资产管理问题的四个根源 | 第48-50页 | 
| ·形成海事行政资产管理的自完善机制 | 第50-51页 | 
| 第5章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的应用试验与理论分析 | 第51-59页 | 
| ·车辆“全息化”管理的应用试验和理论分析条件 | 第51-52页 | 
| ·真实数据条件 | 第51-52页 | 
| ·虚拟数据条件 | 第52页 | 
| ·车辆“全息化”管理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7页 | 
| ·山东辖区车辆范例数据的“全息化”管理分析 | 第52-53页 | 
| ·烟台辖区车辆范例数据的“全息化”管理分析 | 第53-56页 | 
| ·车辆“全息化”管理的范例数据分析总结 | 第56-57页 | 
| ·车辆“全息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 ·预算阶段理论分析 | 第57页 | 
| ·购置阶段理论分析 | 第57页 | 
| ·分配阶段理论分析 | 第57页 | 
| ·使用阶段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 ·运维阶段理论分析 | 第58页 | 
| ·处置阶段理论分析 | 第58页 | 
| ·车辆“全息化”管理理论分析总结 | 第58页 | 
| ·行政资产“全息化”管理应用的后评估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9-61页 | 
|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