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取苗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取苗机构的发展方向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非圆-椭圆齿轮行星系取苗机构的机理分析与运动学建模 | 第19-31页 |
| ·取苗机构的设计要求 | 第19-20页 |
| ·作业对象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 ·驱动部件性能要求 | 第20页 |
| ·取苗机构的性能要求 | 第20页 |
| ·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0-24页 |
| ·取苗方式的选择 | 第21-22页 |
| ·取苗臂方案 | 第22页 |
| ·作业运动轨迹 | 第22-24页 |
| ·设计约束条件 | 第24页 |
| ·驱动部件设计方案 | 第24页 |
| ·取苗机构的机理分析 | 第24-25页 |
| ·取苗机构运动学模型建立 | 第25-30页 |
| ·新型非圆齿轮节曲线方程 | 第25-28页 |
| ·取苗机构位移模型 | 第28-30页 |
| ·取苗机构速度模型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非圆-椭圆齿轮行星系取苗机构的参数优化 | 第31-43页 |
| ·优化分析软件 | 第31-35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31页 |
| ·优化分析软件的整体结构 | 第31-32页 |
| ·优化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32-35页 |
| ·各参数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5-40页 |
| ·新型非圆齿轮结构参数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椭圆齿轮结构参数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取苗机构安装位置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取苗臂参数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取苗机构参数优化的结果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非圆齿轮设计 | 第43-54页 |
| ·非圆齿轮简介 | 第43-45页 |
| ·非圆齿轮节曲线构建方法 | 第45-48页 |
| ·利用转角关系构建非圆齿轮节曲线 | 第45页 |
| ·利用数学函数特点构建非圆齿轮节曲线 | 第45-46页 |
| ·一种新型非圆齿轮节曲线构建方法 | 第46-48页 |
| ·新型非圆齿轮的设计 | 第48-52页 |
| ·新型非圆齿轮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48-51页 |
| ·传动特性的分析 | 第51-52页 |
| ·椭圆齿轮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非圆-椭圆齿轮行星系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54-65页 |
| ·现有取苗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 ·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55-64页 |
| ·整体结构特点 | 第55页 |
| ·驱动部件的设计 | 第55-57页 |
| ·取苗臂结构设计 | 第57-61页 |
| ·取苗机构整体结构设计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非圆-椭圆齿轮行星系取苗机构的虚拟样机试验 | 第65-75页 |
| ·取苗机构三维模型造型及其装配 | 第65-67页 |
| ·UG 简介 | 第65页 |
| ·取苗机构三维模型造型 | 第65-67页 |
| ·取苗机构虚拟装配 | 第67页 |
|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试验及分析 | 第67-74页 |
| ·ADAMS 简介 | 第67-68页 |
|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试验 | 第68-69页 |
|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分析 | 第69-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非圆-椭圆齿轮行星系取苗机构的研制及试验 | 第75-81页 |
| ·取苗机构加工 | 第75-76页 |
| ·试验条件 | 第76-77页 |
| ·取苗试验平台 | 第76页 |
| ·取苗机构物理样机 | 第76-77页 |
| ·高速摄像仪及其配套设备 | 第77页 |
|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 ·试验方法 | 第77-78页 |
| ·试验结果输出 | 第78-79页 |
| ·运动轨迹分析 | 第79-80页 |
| ·取苗爪尖点速度分析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总结 | 第81页 |
| ·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