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粘帚霉QST-98固态发酵条件及制剂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9页 |
·引言 | 第10页 |
·粉红粘帚霉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粉红粘帚霉的发现 | 第11页 |
·粉红粘帚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粉红粘帚霉的生防能力研究 | 第11-14页 |
·粉红粘帚霉的防治能力 | 第12页 |
·粉红粘帚霉生防作用的种类 | 第12-14页 |
·竞争作用 | 第13页 |
·抗生作用 | 第13页 |
·重寄生作用 | 第13页 |
·溶菌作用 | 第13页 |
·促生和诱导作用 | 第13-14页 |
·粉红粘帚霉固体发酵条件 | 第14-17页 |
·固态发酵的特点 | 第14页 |
·固态发酵条件的的选择 | 第14-17页 |
·发酵基基质 | 第14-15页 |
·发酵温度及传热 | 第15页 |
·发酵PH值 | 第15-16页 |
·通气量 | 第16-17页 |
·培养基含水量 | 第17页 |
·固态反应器的种类 | 第17-19页 |
·浅盘发酵反应器 | 第18页 |
·转鼓式发酵反应器 | 第18页 |
·填充床发酵反应器 | 第18-19页 |
·柱式发酵反应器 | 第19页 |
·响应面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响应面的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响应面在微生物发酵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生物农药制剂研究 | 第21-25页 |
·生物农药剂型的选择因素 | 第21-22页 |
·生物农药的主要剂型 | 第22-24页 |
·粉剂 | 第22页 |
·可湿性粉剂 | 第22-23页 |
·乳油 | 第23页 |
·颗粒剂 | 第23页 |
·混合剂型 | 第23-24页 |
·影响粉红粘帚霉制剂稳定性因素 | 第24-25页 |
·载体 | 第24页 |
·含水量 | 第24页 |
·制剂包装 | 第24页 |
·温度、湿度、光照 | 第24-25页 |
·粉红粘帚霉孢子贮存方法 | 第25页 |
·粉红粘帚霉剂型的确定 | 第25页 |
·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指标 | 第25-27页 |
·流动性 | 第25页 |
·润湿性 | 第25页 |
·分散性 | 第25-26页 |
·悬浮性 | 第26页 |
·细度 | 第26页 |
·水分 | 第26-27页 |
·起泡性 | 第27页 |
·贮存稳定性 | 第27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粉红粘帚霉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9-5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2页 |
·供试菌株及来源 | 第29页 |
·主要试剂、原料及生产厂家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 第30-31页 |
·主要培养基组成 | 第31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种子培养及测定方法 | 第32页 |
·菌种培养 | 第32页 |
·平板产孢量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粉红粘帚霉固态发酵及产孢量 | 第32-35页 |
·固态培养方法 | 第32-33页 |
·开孔率计算方法 | 第33页 |
·固态培养基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固态培养基产孢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固态发酵操作的优化方法 | 第34页 |
·响应面优化设计 | 第34-35页 |
·固态发酵产物的保存 | 第3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9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5-39页 |
·人工搅拌对产孢的影响 | 第35-36页 |
·发酵温度对产孢的影响 | 第36页 |
·初始pH对产孢的影响 | 第36-37页 |
·空气湿度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光照条件对产孢影响 | 第38页 |
·粉红粘帚霉固体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8-39页 |
·响应面 | 第39-48页 |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开孔率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发酵培养基厚度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响应面优化结果 | 第43-48页 |
·最佳培养条件下的产孢量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粉红粘帚霉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 第50-70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2页 |
·供试菌株及来源 | 第50页 |
·主要试剂、原料及生产厂家 | 第50-51页 |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 第51-52页 |
·标准硬水的配制 | 第52页 |
·粉红粘帚霉孢子粉检测指标 | 第52-54页 |
·孢子粉的制备方法 | 第52页 |
·孢子粉的质量指标检测 | 第52-53页 |
·孢子粉含水量的测定 | 第52页 |
·孢子粉含孢量的测定 | 第52-53页 |
·孢子粉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 第53页 |
·可湿性粉剂助剂的筛选 | 第53-54页 |
·载体的筛选 | 第53页 |
·润湿分散剂的筛选 | 第53页 |
·稳定剂的筛选 | 第53页 |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 第53-54页 |
·助剂与孢子粉比例的确定 | 第54页 |
·粉红粘帚霉可湿性粉剂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54-56页 |
·可湿性粉剂质量控制指标 | 第54-55页 |
·流动性 | 第54页 |
·水分含量 | 第54-55页 |
·润湿性 | 第55页 |
·悬浮性 | 第55页 |
·细度 | 第55页 |
·贮藏稳定性 | 第55页 |
·可湿性粉剂质量指标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 | 第55页 |
·农药润湿时间的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农药悬浮率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农药细度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孢子粉干燥条件的研究 | 第56-59页 |
·烘干温度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通风条件的影响 | 第58页 |
·孢子粉打碎时间的确定 | 第58-59页 |
·生物相容性试验 | 第59-61页 |
·载体种类的筛选 | 第59-60页 |
·其它助剂对孢子粉活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各添加剂比例的确定 | 第61-63页 |
·载体及润湿剂比例的确定 | 第61页 |
·稳定剂比例的确定 | 第61-62页 |
·紫外保护剂剂比例的确定 | 第62-63页 |
·正交试验 | 第63-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粉红粘帚霉可湿性粉剂质量测定及讨论 | 第67-69页 |
·农药水分含量 | 第67页 |
·农药润湿时间 | 第67页 |
·农药悬浮率 | 第67-68页 |
·过筛率 | 第68页 |
·贮藏稳定性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全文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