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0-3页 |
·锂离子电池发展史 | 第0-1页 |
·锂离子电池结构 | 第1-2页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2-3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3-7页 |
·层状化合物Li-M-O | 第3-4页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第4-6页 |
·尖晶石型LiMn_2O_4材料 | 第6-7页 |
·尖晶石锰酸锂的合成方法 | 第7-9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7-8页 |
·溶融盐浸渍法 | 第8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8-9页 |
·喷雾热解法 | 第9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9-11页 |
·碳负极材料 | 第10页 |
·合金负极材料 | 第10-11页 |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1页 |
·尖晶石型钛酸锂负极材料 | 第11-14页 |
·尖晶石型Li_4Ti_5O_(12)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纳米级电极材料概述 | 第14-15页 |
·纳米材料的发展简史 | 第14页 |
·纳米电极材料的优点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选题思想、目的和主要进展 | 第15-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课题所取得主要进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核壳结构球形尖晶石锰酸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17-33页 |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实验药品 | 第18-19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材料的分析与表征 | 第19-20页 |
·电池的组装和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20-21页 |
·CTS/Mb-LiMn_2O_4/CILE的制备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1页 |
·α-MnO_2的XRD表征 | 第21-22页 |
·α-MnO_2电镜图 | 第22页 |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2-23页 |
·核壳结构LiMn_2O_4微球的SEM表征 | 第23-24页 |
·核壳结构LiMn_2O_4微球的N_2吸附表征 | 第24-25页 |
·核壳结构LiMn_2O_4循环伏安 | 第25-26页 |
·核壳结构LiMn_2O_4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 第26页 |
·核壳结构LiMn_2O_4的倍率性能 | 第26-27页 |
·CTS/Mb-LiMn_2O_4/CIL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研究 | 第27-30页 |
·对TCA的电催化还原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溶剂热法合成钛酸锂纳米颗粒 | 第33-41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实验药品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材料的分析与表征 | 第35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纳米钛酸锂XRD | 第36-37页 |
·钛酸锂纳米颗粒的电镜表征 | 第37页 |
·钛酸锂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共沉淀法合成多孔型钛酸锂 | 第41-49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材料的分析与表征 | 第4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NH_4HCO_3用量对水解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43-45页 |
·多孔球形Li_4Ti_5O_(12)的电镜分析 | 第45-46页 |
·多孔Li_4Ti_5O_(12)的XRD分析 | 第46页 |
·多孔Li_4Ti_5O_(1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