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腹地系统关联性测度研究--以青岛港港口—山东经济腹地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拟解决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体系 | 第12-15页 |
| 2 港口—腹地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0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港口的概念 | 第15页 |
| ·港口腹地的概念 | 第15页 |
| ·港口—腹地地域系统 | 第15-16页 |
|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海港区位论 | 第16页 |
| ·区域外部性理论 | 第16页 |
| ·“增长极”与“点—轴”理论 | 第16-17页 |
| ·港口—腹地系统空间作用一般模式 | 第17-20页 |
| ·塔夫(Taaffe)模式 | 第17页 |
| ·圈层结构模式 | 第17-18页 |
| ·点—轴结构模式 | 第18页 |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20页 |
| 3 青岛港—山东腹地系统空间关联特性演化分析 | 第20-43页 |
| ·青岛港演化进程 | 第20-22页 |
| ·青岛港区位条件 | 第20页 |
| ·青岛港基础设施 | 第20页 |
| ·青岛港吞吐量演化分析 | 第20-22页 |
| ·山东腹地经济演化进程 | 第22-29页 |
| ·山东腹地区位条件 | 第22-23页 |
| ·山东腹地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 ·山东腹地经济空间演化分析 | 第26-28页 |
| ·山东腹地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 第28-29页 |
| ·青岛港发展速度与山东腹地经济增长态势比较 | 第29-32页 |
| ·青岛港—山东腹地系统关联特性空间进程 | 第32-43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 ·研究数据 | 第34-35页 |
| ·青岛港—山东腹地关联特性空间演化分析 | 第35-39页 |
| ·青岛港—山东腹地系统关联发展的驱动要素 | 第39-41页 |
| ·青岛港—山东腹地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 4 青岛港—山东腹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3-46页 |
| ·整合山东半岛港口资源,实现错位发展 | 第43页 |
| ·加快青岛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 | 第43-44页 |
| ·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 第44页 |
| ·优化山东腹地经济产业结构 | 第44-45页 |
| ·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蓝色经济的发展 | 第45-4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页 |
|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