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电气化铁道养护与检修论文--接触网的检修与养护论文

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SCADA系统的发展情况第10-11页
     ·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1-12页
   ·论文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4-25页
   ·接触网的简介第14-15页
   ·接触网补偿装置的简介第15-18页
     ·滑轮式补偿装置第15-17页
     ·棘轮式补偿装置第17-18页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第18页
   ·系统的组成与总体结构第18-20页
   ·数据采集方案的设计第20-21页
   ·通讯方案的设计第21-24页
     ·通讯方式的选择第21-22页
     ·组网方式的选择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第25-37页
   ·微控制器的选型第25-27页
   ·传感器的选型与接口电路的的设计第27-30页
     ·测距传感器第27-29页
     ·温度传感器第29-30页
   ·串口通信模块第30-31页
   ·JTAG接口第31-32页
   ·电源模块第32页
   ·GPRS DTU简介第32-35页
     ·F2103的外形与接口第32-33页
     ·F2103的工作原理框图第33页
     ·F2103模块的参数配置第33-34页
     ·通信链路的建立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第37-60页
   ·系统的初始化第38页
   ·数据的采集第38-41页
     ·环境温度的采集第38-39页
     ·A/D转换器数据的采集第39-41页
   ·数据的处理第41-53页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第42-52页
     ·断线判断子程序第52页
     ·超限判断子程序第52-53页
   ·串口发送/接收模块第53-54页
   ·通信协议的设计第54-59页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第54-57页
     ·报文格式与内容的设计第57页
     ·通信模式的设计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监测中心软件设计第60-70页
   ·F2103在LABVIEW环境下的驱动开发第60-63页
   ·监测软件的结构框架及主要模块第63-68页
     ·数据采集第63-64页
     ·数据的存储与历史数据查询第64-66页
     ·故障显示第66-68页
   ·本章小节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A第75-7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驼峰解体自动摘钩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速铁路成本效益研究